書名《拈花意》,“拈花”二字,襲自愛花前輩周瘦鵑先生的《拈花集》。周先生以盆景大家名世,《拈花意》中時以瓶供配盆玩,則以拈花名插花,非僅佛祖,亦關凡人。“意”者,亦借插花與佛教的因緣,仿“何為祖師西來意”句式。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生遭遇插花,是極尋常事。寒舍中高矮方圓幾件瓶罐,應時換季,插數枝銀柳,一把野菊,不過隨手擺佈,順眼即好,無所謂技藝,更遑論流派。就拈花入瓶這基本動作來看,隨意插花以自娛,與任何的花藝、花道表演,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差別只在程式的有無。
現代常說的插花,指折取一種或多種植物體的非根部分作為花材,經過技術修整和藝術設計,插入某種容器,形的觀賞物件,以表達情感和意趣。它同盆景、園藝、雕塑、建築等一樣,屬於造型藝術範疇。這是狹義的插花概念。廣義的插花概念,則只以折花為基本要素,不必講究造型,亦不必插於器皿,可以簪於頭,佩於身。可以說,狹義插花是廣義插花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中華插花是歷史悠久的民族藝術,也是東方插花的源頭。中華插花文化是先民的智慧結晶,凝聚著人們對藝術與精神生活的嚮往。它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與園藝、色彩、繪畫、造型、建築等藝術有著多方面的交集,從一個側面體現著國人的宇宙觀、價值觀、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