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五個廟石窟等敦煌周邊的石窟。由於莫高窟的洞窟數量最多,延續時間最長,又是敦煌旅游的中心景點,長期以來,對敦煌石窟的介紹和宣傳多集中於莫高窟,而對其他幾處石窟較少介紹,因此,榆林窟等石窟較少為世人所知。
2007年開始的「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計划中曾一度把榆林窟納入申報的范疇。為了准備申遺,敦煌研究院一方面對榆林窟保護與管理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建設性工作,另一方面,多方面收集資料,對榆林窟的文化價值進行探討。為撰寫榆林窟申遺文本,成立了以樊錦詩院長為核心的專家小組,包括各學科的專家劉玉權(考古學和藝術史)、王旭東(文物保護)、趙聲良(藝術史)、張元林(考古學)、楊富學(歷史學、回鶻文化)、陳港泉(文物保護),對榆林窟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進行多方面論證。經過反復討論醞釀,於2008年年底完成了《絲綢之路•榆林窟》申遺文本的撰寫。通過從歷史、考古、宗教、民族、藝術等學科多方面探討榆林窟的價值,加深了對榆林窟的認識。同時,我們深感榆林窟具有的重大價值較少為世人所知,已有的研究和介紹都非常不夠,因而有必要加強對榆林窟的介紹和宣傳,並推動榆林窟的學術研究。此后,一方面由敦煌研究院編輯部組織編輯《榆林窟研究論文集》,收集了從上世紀40年代以來國內外專家對榆林窟的研究論文,匯集成上、下兩冊,於2011年出版;另一方面,組織編寫面向普通讀者的《榆林窟藝術》,經數年的努力,這本小書終於完成。
本書是在《絲綢之路•榆林窟》申遺文本的基礎上,參考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改編而成,試圖盡可能全面地向讀者介紹榆林窟的內容及歷史、藝術價值,並在書中體現榆林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為了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榆林窟藝術,我們盡可能地以深入淺出的語言,明白易懂地介紹相關的宗教、文化知識。由於榆林窟內容廣博,石窟藝術中牽涉到歷史、宗教、民族、文化等多學科問題,限於編者的水平,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樊錦詩,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於北平。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現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余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