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自漢武開疆立郡,便成為漢王朝的西陲門戶,其連通東西的特殊位置,使之成為絲路上的通都要邑和東西文化交流的第一個交融點。開放包容的文化土壤,成就了連續千年的佛教藝術聖地;特殊的氣候條件,保全了博大精深的中古文化典籍寶藏。一經開啟,雖僅以邊郡地域冠名,但深邃燦爛的文化基因,迅即使之成為世界文明的象征;正是這樣的文化奇跡,使之成為世界「顯學」;它的內涵雖是歷史,但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斷充實和更新——這就是敦煌文化!也是它的真諦和魅力。
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榮,正是由於汲取了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的豐富營養。今天,我們又處於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好時機,更應該以開闊的胸襟,放眼世界,從更廣更深的角度來看待絲綢之路與敦煌的文化藝術。「絲綢之路與敦煌文化叢書」就是希望以更新的視角、更新的方法來探討絲綢之路與敦煌學的相關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今天的學術研究,不能再局限於書齋之中,更應該考慮到對社會的責任,要盡可能地把學術研究的成果轉化成普通讀者的精神食糧,為當今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要讓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也對敦煌、絲綢之路這樣的古代文明感興趣,並從中得到收益。這也是我們今天學術研究者的責任。敦煌文化的興衰,又與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衰落息息相關。自漢代以來,絲綢之路的開辟以及長期的繁榮,給中西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位於絲綢之路要道的敦煌便在東方與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中,發展了自身獨特的文化藝術,保存至今的敦煌石窟藝術以及藏經洞出土的卷帙浩繁的大量文獻,就蘊藏着無限豐富的古代宗教、文學、歷史、音樂、美術等等豐富的遺產,成為今天學者、藝術家、旅游者矚目的對象。
趙聲良,196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雲南昭通人,出生地雲南昭通,在職博士研究生學歷,研究館員。
現任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