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眼中所見之物的價值,甚至生命,依賴於與我們有觀的東西。
此話如果當真,那麼我們對此命題下的審美、認識乃至倫理條件作何感想?這就是《看見與被看》——一個關於視覺經驗的哲學寓言,試圖展開的主題。
在書中我們見到了兩個象征性形象,其對立構成了一對不死不休的兩難選題。一邊是信仰視角的人,他多少把《聖經》中關於耶穌空墓的言語轉化成自己的活語:「他看見了,就信了。」另一邊是同語反復視角之人,自以為是地給自己的眼光作一個斷然封閉的擔保,似乎一切均一目了然,近乎自欺欺人:「你所看見的就是你見到的東西」,畫家法蘭克·斯特拉在二十世紀60年代就說過此話,為了替一種名叫「極少主義」的審美態度辯護。
然而,這個始終徘徊在我們看待一般的可視世界和特殊的藝術世界的習慣方式中的兩難選題,不過是一個假兩難選題。它需要被超越,被辯證地揚棄。
那麼怎樣才能看而不信呢?
怎樣才能一直看到里邊而又不止步於對所見的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