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南園墅
作者:童寯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92頁 / 23.6 x 17.4 x 2.6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東南園墅 內容簡介
《東南園墅》是建築界一代宗師童寯,向世界介紹中國古典園林之美的經典著作,也是其晚年於病榻上用英文書寫的最後一部著作,初版於1997年;本次全新修訂版由童寯之孫、同濟大學教授童明執筆翻譯,以簡潔雅致的文筆,重新傳達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
·賞園之趣:深刻解讀中國園林的精神與內涵
中國園林與山水繪畫、文人情趣的聯繫緊密,童寯認為,“中國古典之園林,實為三維中國畫卷”,“造園的情趣,遠甚技巧與方法”。
·造園之法:全面分析園林營造的細節與技法
建築與佈局——涼亭、廳堂、遊廊、石船、臺地
裝修與傢俱——門洞漏窗、塗漆木構、鋪地紋理、假山石屏、盆栽罐植
疊石——取材、鑒賞、匠師
植物配置——園林植物的地位、佈局準則、種類介紹
·園林之史:細述園林歷史及東西方園林的區別
融貫中西——“西方園林實則悅目,東方園林意在會心”
通貫古今——追溯園林之始,歷數各代園林演變,詳述現存精緻園林
全書列舉概述中國東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20餘處、40余座園林,如拙政園、留園、瞻園、豫園、寄暢園等,共收錄精美圖片100餘幅,圖文並茂,讓讀者在直觀欣賞之餘,真正讀懂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另有2012年普里茲克獎得主、建築師王澍作序推薦。
作者介紹
童寯(1900—1983年),字伯潛,是我國現代頭一代建築學家、建築師、建築教育家。早年接受中國傳統教育,隨後接觸新型學制教育。1925年清華學校畢業後,留學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1928年獲建築學專業碩士學位,1930年赴歐洲考察建築後回國。先在瀋陽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隨後前往上海從事建築創作實踐,1944年起先後在重慶和南京兼任大學工學院建築系教授,並于1952年院校調整後在南京工學院繼續擔任建築系教授,直至逝世。
作為一位傑出的建築師,童寯參加設計的工程有200多項,他以淵博的學識和高深的藝術修養,設計了一批優秀的、富有個性的作品,在我國近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童寯長期致力於建築及園林理論研究,做出了具有開創性的貢獻。他數十年如一日,博覽群書,勤奮治學,致力於東西方各國建築歷史、近現代建築發展和各流派建築理論的研究,是我國建築界的一代宗師與楷模。
目錄
序一 郭湖生 讀童寯先生遺著《東南園墅》
序二 王 澍 只有情趣
序三 董豫贛 造園與建築
前言 中國東南園墅瞥觀
一 如畫之園林
二 園林與文人
三 建築與佈局
四 裝修與傢俱
五 疊石
六 植物配置
七 東西方比較
八 沿革
(一)歷史
(二)現況
蘇州
吳江
揚州
泰州
如皋
南京
上海
南翔
無錫
常州
昆山
松江
青浦
嘉定
江陰
太倉
常熟
嘉興
海鹽
平湖
Glimpses of Gardens in Eastern China
附錄
序
只有情趣
王澍
近日,好友童明將其祖父童寯先生英文舊著《東南園墅》以中文重譯,托我作序,我在訝異之余,欣然應允。
所以訝異,是因為《東南園墅》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已有中文舊譯,我應該是最早一批讀到這個譯本的幾個讀者之一。正式出版之前,當時負責編輯的東南大學出版社的晏隆余先生還曾就書中一些關於園林植物的照片內容托我説明核對。我對江南舊園林的態度,從原來覺得老套重複且已經在今天失去意義到重新發生熱情與興趣,如果說閱讀更早一些出版的《童寯文選》算是預熱,那麼讀到一九九七年《東南園墅》第一個中文譯本,就是真正的思想轉折。有意思的是,《童寯文選》原文也是英文。一九八七年,在《童寯文選》出版之前,也是晏老師托我將譯稿帶去北京,讓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汪坦先生幫助校對。我還記得汪先生家住在清華大學那棟很新潮的低層高密度階梯住宅樓裡,印象最深的是他家客廳裡的一棵大樹,已經撐滿客廳,滿牆書架的書房就被擠在向客廳敞開的一個三米見方的朝陽小間裡。當時只是感覺特別好,現在回想起來,汪先生家的那一小方天地,何嘗不是一處最小的文人園林呢?不過,那一天的印象不只是視覺的,汪先生已經看過我的碩士論文,是我去之前寄到他家裡的。他很高興,留我吃中飯,那是我第一次吃到西洋式烤麵包,也是第一次見到烤麵包機,現在的回憶裡,嘴裡似乎還帶著汪先生家的麵包香味。
回憶這些並不是跑題,因為園林不只是視覺物件,更是身體經驗,曾經的園林主人在園中經年度日,歲月悠悠,生活是有味道的。童寯先生的文章能讓我重新發生對園林的興趣,就在於他不是掉書袋,不是去解釋,而是以一個出色建築師的眼睛和身體去發現園林的意趣,這和建築史研究的角度很不同。以往國內的園林研究,儘管最早是由童寯先生開啟,但後來主要是建築史學者在做,以記錄、測繪和歷史考證以及圖像解釋為主,這種研究裡沒有問題,只有所謂方法,意義逐漸封閉,甚至讓人疲倦。我至今仍然記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當我在還未正式出版的《童寯文選》中讀到“中國的園林建築佈置如此錯落有致,即使沒有花草樹木,也成園林”這句話,心中那種豁然貫通的感覺。印象太深,寫這句話時我沒有查資料,是背誦的。這句話對做設計的建築師是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為它帶出了園林的抽象結構,使得園林語言和西方現代建築語言之間形成可能的對話關係。
讓我印象深刻的另外一句,出自《東南園墅》,是一個問句,質問假山石上的洞,大意是“一個正常的人怎麼能住進那麼小的洞中?”。一九九七年,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當時渾身一激靈,腦袋轟的一下。這個看似幼稚的問題,切中園林語言的特殊邏輯,這是我以往沒有想到的。如果按解釋的路子,可以說那麼小的洞是給想像中的仙人住的,於是一定有人去翻閱古籍,去研究園林和道家仙人思想的關係,但童先生的這個問題了不得,它讓我一下子理解到園林語言中那種小與大並存的矛盾的尺度邏輯。這種問題是建築史學者不會問也問不出來的,只有像童先生那種對設計過程有深刻體會的建築師才會問得出來。這種發問的方式對我的影響不僅止於此。實際上,我經常比較稚拙,譬如,我讀童先生這句話時,腦海裡就會出現豐子愷先生漫畫般天真的場景:童先生站在園林裡一座假山前,用眼睛望著,也用手指著那上面的一個異形小洞。問題是,這就點出了園林語言中視線和差異空間的現場關係,明白了這個,深淺、進退、開闔、高下、疏密、小大……這些和園林有關的術語才會有活的意義。有國外建築學者曾經評價說我發明了一種特別和視線移動有關的建築語言,應該說,這種思考,其實特別和中國山水畫的繪畫語言有關,而我對山水畫產生新認識,最早就是被童寯先生的《東南園墅》一書內的問題給刺激出來的。童寯先生也是在這本書裡,直接討論了園林與山水畫的關係。我沒有考證過童先生的這個討論是不是近代國內最早的,這對我也不重要,對我重要的是,童先生的討論才是真正懂中國畫的人的討論,只有這種討論才對我有意義。劉敦楨先生在《江南園林志》序中說童先生知六法,所言不虛。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關於這種思考與發問的關係。無論《童寯文選》還是《東南園墅》,原文都是英文,前者寫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童寯先生那時應該是在上海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利用週末去蘇州訪園,同行的經常有外國友人。可以想像,一定發生過非常有趣的討論,剛才談到的那個幼稚問題就相當可能和這種漫遊有關,童先生這一批用英文寫的討論蘇州園林的文章就是那個時候為上海的英文雜誌寫的。《東南園墅》寫于新中國成立以後,應該是寫得斷斷續續,最後完成要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同樣用英文寫,既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那一組文章有繼承關係,應該也和“文革”末期的處境有關。讓我感慨的是,童先生這種天真發問的精神,居然能夠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後。這就見出“情趣”一詞的重要,一九九七年,我在把《東南園墅》反復讀了六遍之後,興致盎然,就把童先生的《江南園林志》拿出來重讀,於是,“情趣”二字躍入眼簾,直中我心。我意識到,園林營造不從理論開始,不由方法左右,和重要與否無關,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字:情趣。建築師的道路總是困苦艱難,什麼能支撐你一直有感覺地做下去?是什麼理論嗎?重大價值嗎?方法嗎?我體會都不是,情趣,童先生說出的這兩個字,輕輕飄飄,但最能持久,因為它活色生香,是不斷生髮的。
我和童明成為好友,首先和他是一個好人有關,我們是同濟大學一九九五年建築博士班的同學,住同一棟宿舍。剛認識他時,他並不是一個有趣的人,也不喜歡建築,典型“理工男”一個。如果說童先生的“情趣說”傳染了我,那麼我對重讀童先生園林著作的熱情也一定傳染了童明。他後來就開始做整理出版童先生舊著的工作,也曾托我整理童先生《中國建築史》和《中國雕塑史》兩部書稿。我也很想做,但我實在是太懶散,不是這塊料,很辜負朋友所托。而童明則逐漸對建築發生了熱情,對園林研究逐漸癡迷,並把童寯先生幾乎所有舊著整理出版了一遍。難以想像這是怎樣海量的工作,不佩服都不行。
《東南園墅》的第一個中文譯本對我建築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童寯先生的英文原文也寫得非常簡潔清楚。第一個中譯本的翻譯可以說是忠實于原文的感覺的,所以我看到童明的新譯才覺得訝異:譯文有點像舊駢體文,對偶句、排比句連串,很多人也一樣可能讀不習慣。但我並沒有急於判斷,因為童明做學問一向是很嚴肅的。
我想到的第一個關鍵字是“翻譯”,不是在一般意思上談,而是從多個角度談。童寯先生的原文都是英文,最早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中國人默認的文化語境在外國讀者那裡不管用了,怎麼讓讀者理解?什麼是跨文化、跨世紀的語境的解釋?我前面說過,解釋的方法越來越不管用,所以童寯先生用了一種發現式的討論方法,一切就像是第一次看見一樣。傳統文化背景和建築學專業背景當然也在起作用,但童寯先生的寫作有一點我很認同,他在寫作時非常有理論自覺,沒有什麼概念是不經討論就拿來用的。如果說園林是立體的中國畫,是時間加空間的四維詩歌,從這種意義上說,脫開原有文化語境的發現式寫作,就像是一種創造性翻譯,這是翻譯詩歌時的辦法。我對園林和中國畫的一系列新看法就特別受益于童寯先生的這種“翻譯”。
第二個關鍵字是“文體”。二十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現代語言學觀念引發的思想變革,法國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哲學的一個深刻發現就是:在表達解釋與意義之前,文體從結構的深刻層次預先決定著意義的語境,也就決定性地決定了意義。實際上,用什麼文體討論園林更合適,很少有人問,但它確實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譬如,計成就認為用駢體文寫《園冶》是最合適的選擇,我猜測童明用這種接近駢體文的文體再次翻譯,就有這種意圖。但童明的文體並不是駢體文,結構像,但詞彙簡明,完全不是駢體文慣用的綺麗文字。反過來想,童明的新譯肯定讓我們意識到,童寯先生的英文文體本身就是對園林的一種文體介入,不管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
第三個關鍵字是“接受”。無論原文還是翻譯,作者都不可能忽略讀者的存在。童寯先生的英文原文最早就是寫給外國人看的,就需要想辦法讓外國人讀懂,反而就寫得特別清晰明瞭。馮友蘭著、塗又光譯的《中國哲學簡史》也是同一種情況,效果也不錯。這種文體還有特殊的一點,好像總有人在不停發問,先生就耐心地回答,文字之間,即使沒有用問答體,也可以體會到那種問答的語氣。我不認為用英文或者第一個中譯本翻譯用的白話文寫園林就不能達到園林的真意,實際上,童先生的英文就很有明朝小品文的氣質,譯文也把這層意思相當好地傳達了出來。從這層意思上,童先生的寫作在試圖讓人理解園林時,已經催生出了一些新東西。羅蘭·巴特就認為,這種以理解性為目的的寫作活動,其結果往往是新東西的誕生。就像童先生的文字在我身上發生的化學反應。巴特的“寫作”概念特別強調這個,要求讀者如寫作一樣閱讀,這就對讀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童先生的視線指向太湖石上的小洞時,那個看似不在的仙人實際上也看著他。不要忘記,讀者作為旁觀者也總是在場的。所以,我覺得童明新譯的特殊文體意味著這不是一般的翻譯,而是關於園林理解的一個新的文體實驗,因為對今日的園林來說,駢體文和白話文一樣遙遠。
第四個關鍵字是“質地”。我不想在這裡直接討論童明新譯的種種細節,避免在“接受”的意義上干擾讀者的閱讀樂趣,但我忍不住要指出他的新譯本開始幾句中一個詞的特殊意味,那個詞就是“弱徑”。英文原文裡是小徑的意思,但童明肯定認為翻譯成“小徑”完全不能傳達園林裡那種路徑質地的意思,這種質地不僅是指材料質感,我覺得,也指線條的筆感、狀態,和文人畫上那種虛實有致的意思對應,我們會說這是一種味道,一種情趣。童明選擇這個詞是自覺的,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這個翻譯中的意義遺漏被他敏銳地指出了,第一個中譯本譯文的用詞質地顯然還不夠,所以,可以想像童明在翻譯過程中是如何字斟句酌、一個字也不放過的樣子,這個譯本見證了童明對園林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境界。也可以對比童寯先生在《江南園林志》裡文采斐然的文字,去想像如果童寯先生自己用中文重新寫一遍《東南園墅》,又會是什麼結果。當“情趣”這個羸弱的詞成為中心詞匯,就可以理解童寯先生說園林不可度量是什麼意思。不可度量就不可設計,的確,一條小徑可以度量,一條“弱徑”又如何度量呢?
當然,假山也難以度量,所以童寯先生也同意歷來文人的見解,把堆假山列為園林中第一有難度的操作。但假山畢竟仍然可以操作,另外一種園林中真正難以度量的事物就是植物,我覺得,和上世紀三十年代童先生“中國園林沒有植物也成園林”的判斷相比,晚年的童先生對植物在園林中的地位的看法已經變化了,所以他才試圖在《東南園墅》中補充關於植物的部分,儘管在前一個中譯本中,那種羅列植物圖片的方式未必是童先生的本意。而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則是,童先生最早在 《江南園林志》一書的一張圖片的圖注文字裡已經透露出一層特殊的意思,那張圖片上起伏的曲牆接續了茂盛的紫藤,童先生寫道:“這牆在哪裡結束?植物又從哪裡開始?”如果說,植物和牆在園林的完整理解上是處在不可分的狀態,那就意味著園林總是鮮活地生髮著,這是一種難以被固定理解的特殊的建築學。
按這個意思去讀童明這個新譯本,讀者就一定驚喜連連。
詳細資料
- ISBN:9787535684127
- 規格:平裝 / 292頁 / 23.6 x 17.4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
|
|
| 66折: $ 1782 | | 66折: $ 383 | | 66折: $ 937 | | 作者:沈文才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30 66折: $ 263 | |
|
| 作者:施威銘研究室 出版社: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8-08 $ 473 | | 作者:王崇禮 出版社: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394 | |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 276 | | 作者:古賀史健,岸見一郎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4-10-30 $ 237 | |
|
| 作者:李若雯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09 $ 231 | | 作者:汪志謙、朱海蓓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1 $ 441 | | 作者:克麗絲.費拉洛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6 $ 280 | | $ 37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