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從四個部分來分析20世紀中國畫家的主體際遇:第一幕:遺民的邏輯斷裂,本片段以清宗室畫家溥心畬的“歸城”事件為起點,考證、梳理了晚清遺民群體的心理變遷。第二幕:精英主義的困頓,本片段以北京藝術大會引發的“藝術與社會”之命題為線索,將林風眠置於政治語境、文藝理論以及人際交往的歷史網絡中,以期在整體史的視角下檢討“寫實——現代”框架的局限性,進而揭示藝術政治一體化的時代脈絡中,持現代精英主義立場的現代藝術所面對的“現實困境”。第三幕:文本背後的日常,本片段以齊白石之公共形象的塑造為起點,圍繞其賣畫的市場原則,考證、辨析了有關彼時之齊白石的各種文本所塑造出的“歷史形象”,及其背後隱藏的日常邏輯。第四幕:傳統與現代的糾纏,本片段從“雙重身份”的後世文本入手,通過辨析早年、晚年關於現代、傳統的轉折句式,認為現代、傳統在關良的認知結構中並非不兼容。相反,通過形式語言為著眼點的認知方式、簡繁關係為基礎的判斷邏輯,傳統、現代在兼容狀態中獲得了“知識的摺疊”。
杭春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史博士,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博士生導師,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先後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漸進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區傳統派畫家為中心的考察》(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方法論與美術史個案敘事》等;先後主持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叢書主編:張晴,沈揆一。
張晴,中國美術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曾任上海美術館副館長兼上海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萬人計劃”哲學與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
沈揆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美術史論與批評專業教授,主要著述有《世紀的危機: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中的傳統與現代性》《現代中國藝術》等,曾策劃紐約和西班牙比爾堡古根海姆博物館主辦的“中華五千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