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為陳修園的代表著作之一,約成書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書分六卷,歌括112首。全書以方名為綱,每首湯方之下,先摘引《傷寒論》原文,揭示該方主治病證,繼之為組成藥物、劑量及煎煮服用方法。接着用詩歌形式表達這些內容,頗具概括性,簡明扼要,便於記誦和應用。最後加以按語,主要是對方義的闡析,使讀者能加深理解。
陳修園(1753年—1823年),名念祖,字修園,又字良有,號慎修,福建長樂人。清代著名醫學家。修園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由愛好醫學的祖父撫養。他幼年便熟讀經史,兼研岐黃。十九歲中秀才,二十歲便開始在鄉里懸壺濟世。后就讀於福州鰲峰書院,研習經史之餘,深研古代醫學典籍,頗有見解,著有《傷寒論淺注》傳世。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舉,後會試不第,留寓京師。朝中大臣伊用侯患中風症,四肢癱瘓,不省人事,十餘日湯水不進,群醫束手,皆雲不治。修園力排眾議,投以大劑而愈,於是名震燕京,求診者絡繹不絕。嘉慶六年(1801年),再入京會試不第,參加大挑,成績甲等,委任為河北威縣知縣,公餘為民治病。時值盛夏,溫瘧流行,念祖用淺顯韻語編成《時方歌括》,教醫生按法施治,活人無數。修園是清代尊經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推崇仲景《傷寒論》,辭官后在長樂嵩山井山草堂講學,培養了大批醫學生。其著作淺顯易懂,文字清晰通達,問世后廣為流傳,深受讀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