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炎先生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對陳映真有着高度評價。書中說:「陳映真以藝術家的敏感和思想者的深刻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先知』和『啟示錄』的意義。」說陳映真「孤獨而堅強的行走於台灣的歷史風雲中而矢志不改其理想主義」。本書收錄了陳映真先生文選、演講、談話等內容,以及他人對陳先生的評價、印象等。林懷民在2006年指導大型舞集「雲門」創作《陳映真·風景》,向自己成長時期的偶像致敬,在文化界引起轟動。王安憶是陳映真的粉絲。「一九八三年去美國,我見識了許多稀奇的事物。假如我沒有遇到一個人,那麼,很可能,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前,我就會預先成為一名物質主義者。而這個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對消費社會的抵抗力。這個人,就是陳映真。」為此,王安憶寫出了以陳映真為原型的小說《烏托邦詩篇》及散文《英特納雄耐爾》,以志紀念。報告文學家陳祖芬認為,陳映真是個「正氣、厚重、有擔當」的人。
他們相見於2001年在台灣舉行的兩岸報告文學研討會,「只第一眼,就覺得他是當場最有分量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的堂堂外表,更由於他天然流露出的悲劇意識和擔當精神,好像生來注定要挑起台灣紀實文學這副擔子似的。」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陳崎嶸說,「陳映真對中國文學的熱情、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熱切、對中國立場的堅持,是中國文學最寶貴的財富。聘請陳映真擔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有利於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學交流活動,在文學情感上更能拉近彼此。」
陳映真(1937.10.6-2016.11.22),男,台灣作家,原名陳永善,筆名許南村,台北縣鶯歌鎮人,淡江文理學院英文系畢業。195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面攤》,1968年因翻譯《共產黨宣言》、成立左派組織「台灣民主同盟」,被台灣當局逮捕入獄。1975年獲特赦。之后文筆愈發犀利,《第一件差事》、《將軍族》、《夜行貨車》等傑作相繼問世。1988年成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此后,他不知疲憊地往返於海峽兩岸,為兩岸和平統一奔走。1985年創辦《人間》雜志。2009年移居北京。2010年擔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