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界”的含義為何?
古人對先秦越國的認識來自何處?
秦朝縣廷如何運作,其統治下的人民有何種身份?
古代早期的庶民怎樣普遍獲得姓氏?
“中國歷史的南方脈絡”再思考之作。在偏離南方的整體考察中,發現南方。
我反思“南方脈絡”的提法及相關研究理路,逐步明晰了“追尋南方脈絡”的意義及其潛在的“危險”——對於“以北方中原歷史為主線索的中國古代史敘述”而言,它顯然是一種強有力的批判工具,提供了中國歷史敘述與研究的多元視角,從而豐富了對中國歷史的全面認識;但它也可能只是一種“被找出”或“被發現”的歷史脈絡,而非“實然”的歷史道路。
——魯西奇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的代表性論文,分為“空間”“制度”“社會”三部分,著意於從整體上考察中國古代的空間、人群、制度與社會等問題。在“空間”部分,作者考察“封”“疆”“界”的含義,並分析“越”的歷史空間內涵。在“制度”部分,作者描繪秦代縣級行政機構的總體圖景及其運行機制,考察唐宋時期廂、鄉里制度及新縣的置立,關注王朝國家自上而下的制度,也在意民間社會自生、內在的制度,諸如中國農田水利規章中體現的民約。在“社會”部分,作者關注被歸屬於某一階層的人的生計與身份,探討中國古代早期庶人的“名”與“姓名”,以及秦統治下人民的身份與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