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研究》一書於1998年由三聯出版,被收入“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陳鼓應評價其“是具有相當高學術建樹價值之作”,2023年崇文書局再版。
戰國時期,齊國在都城臨淄(今淄博)建立的稷下學宮(前374-前221),廣招天下賢才來此講學授徒,著書立說,參議政治;而先秦的“百家爭鳴”,其實主要就是在稷下學宮進行的。
本書主要探討了稷下學宮的興衰演變和稷下諸子的思想特點。其中,第一至五章整體介紹稷下學宮的發展和學術面貌。第六至十一章詳細介紹了儒、墨、道、法等各學術流派在稷下的交流融合,並湧現出了新的思想流派;著重介紹了稷下主流學派黃老之學的成熟,其代表作《黃帝四經》開啟了援道入法、兼綜儒墨陰陽的思想傳統;探討了稷下學重要的代表作品《管子》一書中的黃老、陰陽五行、精氣論等思想的形成;以及孟子、荀子、宋鈃、尹文、鄒衍等學術大家對稷下學思想的吸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