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和公眾都認為,現在的青年陷入了漫長的青春期——悶悶不樂、不負責任,而且比上一代人更不願意承擔成人的責任。相反,本書的作者認為,人們所認為的發展停滯其實是一種典型現象。那些斥責當代青年的人已經忘記了,他們自己也曾在向成年人過渡的過程中躊躇不前。
兩位作者從被遺棄的半個世紀前的大學生錄音檔案中發現,缺乏安全感、質疑身份、努力尋找目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與今天的許多青年一樣,兩代人之前的青年也感到孤立無援、焦慮不安,覺得通往成功的道路狹窄得可怕。這批早期的青年也曾擔心自己能否靠自己的力量成功。
然而,在今天的青年中,這些與發展相適應的掙扎被視為不成熟的證據。如果社會採用這種帶有偏見的觀點,那麼它將無法完成讓青年為公民身份、家庭生活和工作做好準備的使命。
因此,作者認為,整個社會應該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心態看待“現在的小孩”,在他們向成年期過渡的過程中,理解與之相伴的迷茫與焦慮,並提供超越代際的發展經驗和指導,幫助他們順利過渡,進入成年期過上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