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巴德在1963年以米塞斯的商業週期理論為出發點,提供了關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那場影響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的解釋,並輕易地推翻了傳統的想法。
他認為,華爾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麼嚴重,並不是因為充滿了掠奪本性的資本主義體系沒有得到限制,而是因為政府始終通過擴張信貸導致通貨膨脹的方法使繁榮人為地延續下去。股票市場持續下跌,實體經濟直線下滑,並不是因為政府干預得太少,而恰恰是因為干預得太多了。
他認為,20世紀20年代的時代精神就是讓政府去計畫、去干預、去安排、去刺激經濟,30 年代更是如此。這是*次世界大戰殘留下來的思想,而胡佛總統正是因為在戰爭中成功地執行了救濟計畫才獲得了國際上的聲譽,他也因此在整個20年代成為管理經濟問題的高層官員,直到1929年他正式入主白宮。胡佛是一個天生的計畫者、干預者、安排者和激勵者。
他認為,從胡佛時期到羅斯福時期其實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新政中大多數的改革措施實際上都是在胡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強化的。羅斯福政府相對于胡佛政府只有兩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它在管理公共關係上更加成功,並花費了更多納稅人的金錢。在羅斯巴德的眼裡,正是這一連貫時期的政策才使經濟衰退更加嚴峻,正是他們的政策使得經濟大蕭條一直延續到30年代末。
在經濟史著作中,很少有這樣生動而貼近生活的作品,它給我們上了許多課,極具說服力,而這些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仍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