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出身於紐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老師要他好好讀書以便將來出人頭地,而學校里一天到晚乾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無心學習,因而老是挨罰。第四次被開除時,他沒有回家,隻身在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經問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一時間,模仿霍爾頓的言行舉止成為一種時尚,風衣和反戴的紅色鴨舌帽成為美國的流行街景。小說出版后至今影響不衰,全球發行量超過六千萬冊,被無數中學和高等院校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其主題也深受社會學者重視。
J. D. 塞林格(1919—2010),出生於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自幼對學習興趣不大,中學時就退過學,后就讀過兩所大學,都草草退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入伍,參加過諾曼底登陸和阿登戰役。1945年,因精神問題住進醫院,離開了戰場。
塞林格酷愛寫作,從軍時也帶著打字機,有空就寫。1948年,他的短篇小說《香蕉魚的好日子》在《紐約客》上發表。此後,他基本只給這家雜誌寫稿,共發表過14篇作品。1950年《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引發轟動。
成名后,塞林格在鄉間買了一塊地,隱居在一座山頂小屋。四周都是樹木,豎著高大的鐵絲網,網上裝著警報器,他似乎在踐行霍爾頓的夢想,「用自己掙的錢蓋個小屋,在裡面度完餘生」,不再「和任何人進行該死的愚蠢交談」。他的餘生成了傳說。
塞林格從未放棄寫作,據說他生前完成的作品數量非常可觀,只是不肯公開。至今,除《麥田裡的守望者》以外,他只出版過一個短篇集《九故事》和兩個中篇集《弗蘭妮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