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著名日本美學家、"民藝運動"發起人柳宗悅研究古代朝鮮半島陶瓷器物等工藝美術品的文集。柳宗悅開始關注器物,緣起于1914年偶然邂逅古代李朝時期的陶瓷器,由此深深着迷於無名匠人手制的日常工藝品之美,促使他發起了着眼于普通民眾和日常生活的"民藝運動",對工藝美術和文化哲學都有深遠的影響。本書選文集中體現了柳宗悅對這些藝術家和藝術品的關注,從藝術和哲學的角度對陶瓷器物的內涵進行了發掘與研究,其美學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主義情懷。
柳宗悅(Sōetsu Yanagi,1889—1961),日本著名美學家、思想家。“民藝”一詞的創造者,被譽為“日本民藝之父”。1910年,參與雜誌《白樺》的創刊,其後通過接觸威廉·布萊克及佛教思想,走上探索美的道路。191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文科部哲學科。20世紀初與朝鮮陶瓷器邂逅,令其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也對民藝產生了濃厚興趣。1926年,與富本憲吉、河井寬次郎、濱田莊司聯名發表《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旨書》。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一生都在日本及海外遍尋手工製品,收集藏品多達17000余件。著有《工藝之道》《日本手工藝》《民藝四十年》等作品。
張逸雯,編輯,譯者。譯有《二十一世紀民藝》《奏響色彩》《我的小裂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