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和藥物看似對立,但翻開中國醫學史,我們會發現毒物曾被如此廣泛地用於治療風寒、疼痛、瘟疫等多種疾病與日常養生。本書研究了在3-9世紀中國藥學的形成期,醫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員和非專業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藥物來醫治頑疾、強身厚生。通過聚焦漢語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導醫者採取各種方法,將危險的毒物轉化為靈丹妙藥,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國傳統醫學和中古社會的重要地位。
本書講述了漢末到初唐時期涉及毒藥的醫療紛爭和政治事件,彰顯了“毒”對於當時人們如何感知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政治至關重要。作者還研究了中國古典藥學中大量有毒的礦物、植物和動物製品,包括有劇毒的“百藥長”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現了強效藥在身體上如何產生作用,以及這種藥效如何塑造了對藥物及其治療的疾病的知識。該書還發掘了古代中國對健康以及身體與有毒藥物如何互動的不同理解方式,提醒我們關注藥物流動的物質性,其真正的意義與效用並不能被歸結為固定的內核,而是依具體的技術干預、社會政治狀況與個人身體體驗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