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佛學研究叢書》序傅新毅
序楊百順
自序
修訂本自序
【上篇】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印度邏輯的產生和發展
一、印度邏輯的萌芽
二、《正理經》———正理派的邏輯
三、因明———佛家的邏輯
四、陳那的新因明學說
五、法稱的因明學說
六、《真諦如意珠》———新正理的經典著作
第二節 因明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一、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
二、玄奘對漢傳因明的貢獻
三、漢傳因明的第二次高潮
第三節 因明———佛家邏輯的特定術語
一、因明與內明
二、正理———印度的一般邏輯學說
第四節 因明研究的方法
一、“非研諸論難曉因明”
二、實事求是
三、邏輯是因明研究的指南
第二章 八門二益———因明的總綱
第一節 “八門二益”的由來
第二節 二益的劃分
一、什麼是量
二、自悟與悟他的區分
第三節 悟他門
一、能立二義
二、能破:顯過破與立量破
三、似能破二種
第四節 自悟門
一、量分二種:現量與比量
二、現量的標準和種類
三、要重視量論的研究
第三章 同品、異品
第一節 什麼是同品
一、同品同于所立法
二、同品的體與義
三、唐疏的四家之說
四、窺基的錯誤發揮———因正所成
五、所立法兼意許
第二節 什麼是異品
一、異品無所立法
二、非與同品相違或異
三、異品和同品的有體與無體
第三節 同、異品除宗有法
一、九句因規定同、異品除宗有法
二、陳那新因明題中應有之義
第四章 九句因
第一節 九句因為陳那所創
一、陳那著《因門論》
二、正因與似因
第二節 九句因例解
一、同異品俱有
二、同品有異品無
三、同有異俱
四、同無異有
五、同無異無
六、同無異俱
七、同俱異有
八、同俱異無
九、同俱異俱
第三節 正因的三個條件
一、同、異品除宗有法
二、因三相的三個理論依據
三、第二、第八句正因的邏輯形式
第五章 因三相
第一節 因三相的由來和發展
一、因三相語,源出外宗
二、以九句因為基礎的新的因三相
第二節 因與三相
一、因有二義
二、什麼是相
第三節 因三相的邏輯形式
一、第一相遍是宗法性的命題形式
二、第二相同品定有性的命題形式
三、第三相異品遍無性的命題形式
第四節 因的後二相不能缺一
一、因的後二相不能互推
二、從九句因看同有、異無的獨立性
第六章 陳那三支作法的推理性質
第一節 陳那三支作法是演繹論證嗎
一、“生決定解”並非判定演繹論證的充足理由
二、同、異喻體並非真正的全稱命題
第二節 陳那三支沒有改變類比推理的性質
一、增設喻體只是避免了處處類比和無窮類推
二、一步之差,咫尺天涯
三、同、異喻體不等值
四、因三相帶來兩種違反邏輯的情形
第三節 梶山雄一主張三支作法非純粹演繹法
一、同、異品除宗影響三支作法成為嚴格意義上的演繹推理
二、遍充理論的真正完成歸功於法稱
第四節 理查·海耶斯論因三相不能保證宗命題為真
一、確認不是證明
二、後二相中同、異品亦須除宗有法
三、第二句或第八句正因和因三相不能保證宗命題為真
第五節 《〈因明正理理門論〉研究》的錯誤導向
一、修改古人絕非古籍研究之所宜
二、陳大齊論同、異品必須除宗
三、《研究》的錯誤導向
第六節 類比推理的喻體也應是“一般的”全稱命題嗎
一、類比推理不存在全稱的前提
二、自比量的同、異品也要除宗有法
三、虞愚“從特殊到特殊”的本意…
第七節 喻體的語言形式與邏輯形式
一、《入論》《理門論》漢譯用語比較
二、外設命題與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全稱直言命題的關係
第七章 表詮和遮詮、全分和一分
第一節 表詮和遮詮的邏輯意義
一、遮詮不是否定命題
二、表詮、遮詮屬於概念範圍
第二節 全分和一分的邏輯意義
一、全分不同於全稱、一分不同於特稱
二、因明不設特稱宗命題
第八章 共比量、自比量、他比量
第一節 三種比量的建立
一、玄奘師徒對三種比量理論的整理發展之功
二、三種比量理論有待完善
第二節 什麼是共比量
一、對共比量的不同理解
二、什麼是極成
三、極成的對象
第三節 自、他比量及其簡別
一、純粹的自比量和他比量
二、混合的自、他比量
三、三種比量的勝義簡別
第四節 三種比量的立破功能
一、共比量立正兼具破邪
二、自比量只限于立正,他比量只限於破邪
第九章 玄奘的唯識比量
第一節 唯識比量的理論背景
一、唯識比量的由來
二、唯識學是認識論不是本體論
三、玄奘改勝軍共比量為自比量
第二節 唯識比量的簡別
一、對唯識比量各支的分析
二、宗的簡別
三、因的簡別
第三節 小乘的“相違決定量”
一、同是自比量
二、並非相違決定
三、自比量不能破自比量
第十章 印度佛家邏輯的最高成就———法稱因明思想述要
第一節 法稱其人其書
第二節 現量品
第三節 為自比量
一、改造因三相
二、三種正因
第四節 為他比量品
一、兩種論式
二、立宗
三、似能立
第五節 法稱對佛家邏輯的貢獻
一、完成了新因明從類比到演繹的過渡
二、取消第五句因和降低同喻依的作用
三、同、異品不除宗有法
四、三種正因保證了異品遍無性和喻體為全稱命題
第十一章 現代因明研究概況
第一節 因明研究和傳習的一般情況及新高潮的出現
一、佛學院和佛教社團成為講習因明的重要陣地
二、因明的傳習開始走出廟堂,進入了高等學府
三、大量因明著作的翻譯、編輯和出版
第二節 因明研究的三個階段
一、20世紀20年代
二、20世紀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
三、20世紀40年代中期
第三節 現代時期因明研究的幾個特點
一、加強了對論、疏的對勘和校注工作
二、加強系統的理論研究,第一次出版了全面、系統介紹因明
理論的著作
三、加強了因明與邏輯的比較研究
四、開拓了因明研究的新領域
第四節 在因明基本理論研究中所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關於《入論》“宗等多言名為能立”的解釋
二、關於九句因是否為古因明所有
三、關於表詮、遮詮之理解
四、關於全分、一分是否為全稱、特稱
五、關於有體、無體之不同理解
六、關於有無因同品、因異品
七、關於同品定有性是否等同同喻體
八、關於因的第二、三相能否缺一
九、關於因明三支的論證種類
十、關於三支作法相當於三段論第幾格第幾式
第十二章 對勘研究別開生面———呂澂的因明思想
第一節 因明研究的指導思想“宜宗論而簡疏”
一、翻譯原著
二、對勘梵、藏、漢文
第二節 因明研究之具體方法
一、辨別古今
二、旁考外宗
三、廣研諸論
第十三章 探幽發微闡發宏富———陳大齊的因明思想
第一節 因明研究的指導原則
一、遇有艱疑,深思力索
二、但遵因明大法
三、不泥疏文小節
四、參證其他疏記
五、間亦旁准邏輯
第二節 因明研究的具體方法
一、紊者理之
二、似者正之
三、晦者顯之
四、缺者足之
五、散者合之
六、違者通之
第三節 因明基本理論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
一、關於能立二義
二、關於表詮、遮詮
三、關於全分、一分
四、關於有體、無體
五、關於因同品、因異品
六、關於同品定有性與同喻體
七、關於因的後二相可否缺一
八、關於三十三過中的三種比量
第四節 因明基本理論研究的不足
一、關於陳那三支作法的論證性質
二、關於因的後二相與同、異喻體之關係
三、關於因的後二相與歸納推理
第十四章 為利始學亦刪亦注———熊十力的因明思想
第一節 對《因明大疏》的評價
一、《大疏》的三大優點
二、刪注的理由
第二節 關於刪削
一、刪去非因明基本理論的內容
二、刪去重複繁瑣之說
三、刪去古今沿革
四、刪去大量答難的內容
第三節 調整原文
一、梳理順序
二、改易原文
第四節 關於注疏
一、為例證和疏文作注
二、提綱挈領、清楚明確
第五節 《刪注》的成就與不足
一、為初學者提供閱讀之便
二、對基本理論的解釋存在失誤
【下篇】
第一章 《因明入正理論》講解
第一節 總述要義
一、能立
二、似能立
三、能破
四、似能破
五、現量
六、似現量
七、比量
八、似比量
第二節 能立
一、宗
二、因
三、喻
第三節 似能立
一、似宗
二、似因
三、似喻
第四節 現量比量似現量似比量
一、現量
二、比量
三、量果
四、似現量和似比量
第五節 能破似能破
一、能破
二、似能破
第六節 總結
第二章 《方便心論》提要
一、全論結構
二、《方便心論》的喻、因、宗
三、《方便心論》的過失論
第三章 《瑜伽師地論》提要
第四章 《因明正理門論》提要
一、本論主要內容
二、本論主要貢獻
第五章 《集量論》提要
一、性質
二、結構
三、要點
第六章 《釋量論》提要
一、為自比量品(自義比量品)
二、成量品
三、現量品
四、為他比量品(他義比量品)
附錄:佛學界魯殿靈光———呂澂先生訪問記
後記
修訂本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