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潰千里。翻開本書,看懂李自成為什麼敗,敗得還那麼快!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此時他已奮戰十六年;同年四月,李自成敗於山海關,清軍入關;次年五月,李自成犧牲于湖廣九宮山,距離明朝滅亡僅四百天。輿論失勢:大順軍在追贓過程中刑拷相加,縉紳顏面掃地。而清軍為了在漢地站穩腳跟大肆籠絡漢族官紳地主,這些人曾飽受農民軍打擊,無不喜迎清軍。戰略失誤:在大順軍心中明清之戰是前朝之事,自己未同清方交惡,完全可以相安無事,以為吳三桂投降后東北問題就已解決,清軍則被無視。用人失策:大順軍缺少一批能放眼天下、統籌全局的戰略人才。清廷卻在入關前網羅了範文程、洪承疇這樣一批“引路人”。
顧誠(1934—2003),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公認的明清史大家。他一生品性秉直,潛心治史,視學術為生命,被譽為“學術苦行僧”。“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是顧誠治史的真實寫照。1978年,顧誠發表《李岩質疑》一文,該文鉤沉史料、嚴密考證,引起了學術界的矚目,也成為顧誠的成名作。1984年,《明末農民戰爭史》出版,為農民戰爭史的研究別開實證蹊徑;1997年,被顧先生視為姊妹篇的《南明史》問世,該書在海內外均有廣泛的影響力,並榮獲了中國國家圖書獎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兩部著作、四十余篇論文,對治學嚴謹的顧誠來說並不算高產,但其治史方法與治史精神,早已為明清史研究留下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