牘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尺牘本義是指長度一尺的木簡。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主要用竹、木或帛來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消息。凡是用一尺長的木簡書寫的文字都稱尺牘,於是尺牘就由書寫工具演變成一種文體,在這種文體中又以書信體文章居多,所以人們往往以尺牘代指書信。
尺牘中的文詞與書法藝術完美結合,構成優美的字帖,不僅能夠傳遞信息,而且能夠展示作者的文采風流。尺牘發展的最輝煌時期無疑是魏晉時代。魏晉時期,流動優美的行草尺牘成為一代風尚的文化藝術,其代表人物首推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晉·王獻之尺牘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