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視覺藝術趣味變化史上反復發生的一個現象:古老而單純的作品,例如「原始的」作品,在道德上和審美上要優於后來變得柔弱、頹廢的作品。貢布里希將這種觀念追溯到古典時代,既把它與西塞羅關於放縱感官會導致厭惡的觀察聯系起來,又把它與藝術發展像生命體一樣會生長、會成熟、會腐敗以致死亡的一個影響深遠的比喻聯系起來。
一代代的藝術家和批評家偏愛早期風格所具有的力量、高貴和真誠,而厭惡精致的風格,因為它以腐敗和俗氣訴諸人們的感官。
《偏愛原始性》總結了作者E.H.貢布里希四十多年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和思索,他論證嚴密,旁征博引,討論了相關作者、批評家和藝術家在塑造和改變這些觀念時所起的作用。這部來自世上最傑出的美術史家之一的著作,不論在個人觀點的表達上,還是在文獻的簡選上,都給趣味史和心理學提供了深刻而富有啟示的洞見。
E.H.貢布里希,恩斯特爵士,獲得的榮譽有:功勛團成員(O.M.),英帝國勛爵士(C.B.E.),英國學術院院士(F.B.A.),1909年 生於維也納,1936年進入倫敦的瓦爾堡研究院任教職,1959年起,擔任院長和倫敦大學古典傳統歷史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他於1972年受封爵 士,並於1988年受封勛章。他有許多享譽世界的獎項及榮譽,包括:歌德獎(1994年)和維也納市金質獎章(1994年)。主要著作有《藝術與錯覺—— 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年),《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1979年),以及10部論文及評論集,均由費頓出版社出版。他於2001 年在倫敦去世前,完成了人們期待已久和廣為關注的最后一部著作:《偏愛原始性》,出版后獲得巨大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