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漢書》若干篇章的細致解讀,分析《漢書》所敘述之歷史過程與歷史認識的根源,揭示記憶、回憶、追憶及謊言在歷史敘述與認識形成過程中的意義與局限;展現皇帝、官僚、俠士與儒生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言行與生活,闡明歷史過程中人、社會與國家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以現代人的思想與智慧,洞察歷史真相,認識人類歷史進程及其特征,闡發歷史敘述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和價值,思考現代社會、現代人的前世今生。全書分五章,漢書的成立及其本原、成功的天子與失意的皇帝、霸王道的治理實踐、俠客與儒生的世界、漢代農民的生活與社會。
第一章,講歷史敘述的本原,探討當時的人對於歷史事實的認識。歷史事實是唯一的,也是客觀;歷史敘述則是主觀的、復數的。
第二章,講皇帝,力圖通過歷史文獻和歷史敘述,將神秘的天子拉下神壇,還原其作為普通的人並進而探討皇帝的「人性」。
第三章,主要講漢代的官僚,特別分析了循吏與酷吏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體現出來的文化傳統和政治現實,進而討論了漢代「霸王道雜之」的政治策略和意識。
第四章,講俠士與儒生,「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仁與義均能在儒生與俠士身上看到,而其作為一種勢力恰恰是國家政權需要消滅或者馴化的。
第五章,講普通百姓,「編戶齊民」,他們不僅僅是簿冊上的數字符號,更是活生生的人。有了人,才有國家,而不是相反。歷代史書上基本見不到普通百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