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個一手案例,深度觀察清代官員政治生態;
中國古代最後一個處分制度的全面研究,為當代公務員管理提供切實借鑒。
1.古代行政法律制度研究的又一力作。
本書從法律角度出發,對清代文官處分的種類、管轄、法源、適用、救濟等進行系統分類,全面深入分析了文官處分的制度設計和實際運作,是研究清代文官處分制度的重要著作。
2.為現代公務員管理提供切實借鑒。
本書對公職人員如何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違法人員如何處分,都具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3.以案說法,生動展示了清代官員的政治生態。
書中選取了上千個真實案例,是學習和研究清代政治和法律等的重要參考書籍。
治國先治吏。有清一代,沿襲漢制,參用滿俗,創設了獨特的文官處分制度。全書夾敘夾議,辨法析理,以案說法,展現了260多年清代官員獎懲的生動畫卷。
本書以清代文官處分為中心,分析處分種類,分罰俸、降級和革職三種;明確管轄機關,吏部是文官處分的管轄機關,都察院行使對吏部官員的處分,重要的案件還可以由部院大臣會議;提出法律依據,《吏部處分則例》是文官處分的主要法律淵源,會典、事例、條例、律文也可以作為淵源,而且在無法律明文情況下,還可以比議、酌議;強調適用原則,議定處分時區分公罪私罪,強調輕重允協,遵守失入失出原則,等等。
同時,書中還對受處分文官的救濟制度進行了解析,提出自訟、抵銷、解除、呈控等四種救濟方式。本書認為,文官處分這項制度,在清代起到了規範官員行為,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但就總體而言,這是個出色的設計。它在清代付諸施行,貫徹始終,至清末改革未有根本變化,充分證明了其獨立存在的價值。更值一提的是,它並沒有因清朝的覆亡而銷聲匿跡,而是在後來的歷史中得以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