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鑒定不可知論者看來,今天沒有任何人能目睹古人創作書畫,而所有書畫都存在被添蓋偽印的可能,所有記載也都存在不完整、不準確的問題,連標準品的確定都沒有可能,真偽鑒定就更不可能了。受到資訊水準和製造水準的限制,古人製造和鑒定偽印的水準普遍低下。低下的鑒定標準拉低了製造水準,低下的製造水準混淆了鑒定標準,低下的鑒定水準神化了低水準的作偽“高手”。
偽印水準的低下,為今天的真、偽印鑒定和歸類提供了可能。歸類鑒定又為推算作者、作偽者提供了可能。古書畫及其改造、作偽,有三個重要的物質性規律:一、作偽者無法對不可能接觸到的作品或藏品進行改造、作偽;二、擁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作品或藏品出自某一共同起點,充分離散後不可能再次完整彙聚;三、當規模足夠時,對彙聚離散點的判斷,趨於絕對唯一、排他。
用宏觀統計解決微觀屬性,本書作者發現,過去建立在收藏印基礎上的鑒藏史,項元汴虛構了很大一部分。他偽造、偽用了包括但不限於宋徽宗、宋高宗、金章宗、賈似道、趙孟堅、趙孟頫、張金界奴、楊士奇等唐、宋、金、元、明藏家的偽印,施用但不限於本書所舉五十八件歷代真跡、名跡、偽作之上。
項元汴的同道不計其數,建立鑒藏史的很多大藏家,同時又是鑒藏史的虛構者。以鑒藏印為基礎的趙孟頫收藏都是虛構的。當然,被虛構的收藏家遠不止趙孟頫一人,大虛構者也是被虛構者,虛構本身又被後來的虛構者模仿。虛構者各懷心思,而我們今天的條件遠優於過去,那些虛構的小伎倆是可以認知和修正的。我們不能親眼目睹現場“作案”,但是我們能夠還原“作案”現場。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虛構鑒藏史呢?通過這本《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我們將會得到答案。
本書為藝術史的研究著作。研究以趙孟頫三次閒居為主要線索,分別為告罪閒居、告病閒居和告老閒居。其中告罪、告病都是《行狀》等傳記所回避的,也是歷來研究所缺乏的內容,對瞭解趙孟頫思想發展、轉變極有意義。本書分為3章6節,引用作品274件次,圖片130幅,全景呈現了趙孟頫閒居的生活片段,基本算是一部“半傳”。本書更多地使用了歷史學和社會學的證據和方法,重建了很大一部分被傳記刪削省略的趙孟頫生平,又使用了風格分析、印鑒分期、稱謂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對於趙孟頫作品重鑒和考年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