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為芾,字元章,號溪堂、海嶽山人、鹿門居士等,官居禮部員外郎。因禮部別稱南宮,世人稱其為“米南宮”;因其狂放不羈,行為詭譎,被稱為“米顛”。米芾是北宋有名書法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並稱“宋四家”。《苕溪詩帖》,全稱《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亦作《苕溪詩卷》《米南宮詩翰》,米芾撰並書。
該帖為紙本墨蹟,縱30.3釐米,橫189.5釐米,凡35行,書于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苕溪詩帖》的內容是米芾即將離開常州前往苕溪(湖州)時所作的六首詩,乃其經意之作。此帖用筆取法二王而險峻過之,落筆不拘中鋒,常以側鋒取勢。其書方圓並用,變化跌宕。圓轉處穩健凝重,氣勢雄渾;方折處果敢迅疾,意趣天然。點畫顧盼有情,跌宕生姿。字形肥而勁,瘦而豐,既細如絲縷,亦不失圓勁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