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年與歷史》的序言中,阿甘本提到,他一直有一本未完成的著作,甚至他到那時為止的所有著作,都只能算是他這本未完成著作的序言。而在某種意義上,《什麼是哲學?》就是阿甘本口中的那本著作。本書由以下五篇文章組成:
(1)《語音實驗》。本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對德里達《論文字學》的一種回應。在阿甘本看來,我們不能將字母等同於與它對應的發音體系;相反,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原初的語音,一種不能被還原為文字的語音。
(2)《論需要的概念》。不同於倫理學對“需要”的闡釋,本文將“需要”視作一個本體論範疇,而非道德範疇。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必要性、可能性、現實等範疇提出了新的理解。
(3)《論可說之物與觀念》。本文從柏拉圖的《書簡七》出發,借用斯多葛學派的“可說之物”,重新闡釋了柏拉圖的“觀念”。正如阿甘本所說:“哲學不再通過觀念在語言中追問自身,也就失去了它與可感世界之間的必然關聯。”
(4)《論寫序》。本文同樣受到《書簡七》的啟發,在對柏拉圖作品的重讀中,阿甘本向我們展示了哲學的序言性、間接性、非教條特徵。毫無疑問,這也是阿甘本自身哲學所具有的特徵。
(5)《至上的音樂。音樂與政治》。乍看起來,這篇討論音樂的附錄在本書中顯得有些另類。其實不然。通過阿甘本對音樂史的獨特解讀,我們得到了一種全新的音樂概念。而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恰恰可以將這視為本書標題所提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