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命運”嗎?你害怕宿命論嗎?你擔心所謂“自由意志”只是自欺欺人的玩笑嗎?威廉·詹姆斯覺得,如果不能好好地回答這個問題,那麼人生毫無意義。於是,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抑鬱,焦慮,嘗試自殺。為了拯救自己,威廉·詹姆斯踏上知識之路,從此開闢實用主義哲學、實驗心理學,成為美國本土首個原創哲學家、19世紀頂尖思想家之一。
加繆曾說,回答人生的意義,就是回答了所有根本的哲學問題。實用主義的迷人之處,正是它對人生意義的解答和強大的心理自助色彩。實用主義是一種人生哲學,它適用於所有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和智慧的心愿:先行動,再相信;關注具體的生命體驗;樹立積極健康的習慣;從而跳脫意義危機。實用主義哲學對人類心理狀況的懇切關懷,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現代思想,如存在主義哲學、粒子物理學等。
透過威廉·詹姆斯的生平,作者交織講述實用主義哲學的發端和內涵;告訴讀者,我們完全可以將實用主義哲學視為具有奇效的心理治療工具,因為威廉·詹姆斯將哲學運用於自身抑鬱症治療的實踐經驗,從頭到尾只為了拯救生命——他自己的,以及所有和他一樣對生命抱有敬畏心的人們。
約翰·卡格(John Kaag),馬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哲學系主任、教授,專攻美國哲學。著作《美國哲學:一個愛情故事》(American Philosophy: A Love Story)獲約翰·杜威獎,《攀登尼采:回歸自我的心靈之旅》(Hiking with Nietzsche: On Becoming Who You Are)是《紐約時報》年度編輯推薦和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最佳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