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始終以一種的方式發展,每一個階段都是故事的精華
對於中國歷史、中國文明的印象,人們大多擺脫不了教科書的框架,好像中國悠久歷史,似乎滿眼皆是政治上的帝王將相爭權奪利、秦漢隋唐盛衰興亡,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庶民社會的精神和文化、日常百姓的喜怒哀樂,二十四史鮮少提及甚至付之闕如。中國的歷史、中國文明的故事,難道真的只是一部延續幾千年,反反復複、枯燥乏味、灰暗冰冷的政治史?
在伊沛霞看來,中國正史的記載和敘述以及中國的政治演變顯然無法代表中國歷史上那些真正引人注目的精彩之處:中國人在每一時代都運用他們所繼承的歷史遺產——物質的、精神的、制度的——去確定目標,回應挑戰,保衛自己,增強力量;因為一代人的行為對下一代人繼承的資源將會產生影響,所以變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些變化又是同過去的歷史聯繫在一起的。
為此,伊沛霞以獨特的宏觀視野,從史前時代中國文明的起源到儒學、佛教、道教的興起,從王朝、帝國到現代中國,探討中國文明得以形成的諸多基本問題,側重考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及其對普通人民生活的影響;涵蓋藝術、文化、經濟、社會、對婦女的態度等各方面,從複雜、動態、多層的中國歷史中,捕捉到具關鍵性的歷史事件與文化現象,把中國的過去與現在貫穿成一幅前後相續、特色鮮明的歷史圖景,賦予讀者全新的中國歷史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