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受不到愛,為什麼我陰鬱而憂愁,為什麼我不能成為和其他人一樣的正常人?這是馬爾切羅質問自己一生的問題。他出生於一個冷漠的家庭,隱秘的暴力傾向和與眾不同的性彆氣質讓他從小倍感痛苦。而一場意外的暴力事件,令他愈加堅定了回歸正常的決心。成年後,他也和千萬民眾一樣,支持相同的黨派,有一份正常的工作,與普通家庭出身的女人結婚……
是否隨波逐流,生活就可以走上正軌,可以隱去一切異常,讓自己藏身於眾人之中?同流者明白:他絕望地尋求隨波逐流,是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同,而他從未接受過自己的不同。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1907—1990),莫拉維亞與卡爾維諾、夏俠被評論界合稱為“意大利現代文學三傑”。22歲時,莫拉維亞出版歐洲第1部存在主義小說《冷漠的人》,一舉成名。20世紀中期,他在全球文壇如日中天,陸續出版了《羅馬女人》《同流者》《鄙視》等巨著,冷靜審視現代人的情愛世界、失意者的內心世界,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危機,探討人的行動力、人的責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
在世界文壇,他是公認的來不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諾貝爾獎檔案披露,他曾獲得15次提名。他獲得過斯特雷加獎、馬佐托獎、蒙戴洛文學獎等。他更是名導寵兒,他的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戈達爾翻拍《鄙視》,貝托魯奇翻拍《同流者》,達米亞尼翻拍《愁悶》,等等。他的著作對意大利的語言和電影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3年,他以崇高威望當選歐洲筆會主席,並任歐洲議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