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投入十年所作的長篇巨著,為其畢生髮表的唯一一部作品,首版于1936年。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時期為背景,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愛情糾葛和生活遭遇為主線,着重描寫了留在後方的女性飽受戰亂之苦的體驗和感受,生動再現了美國內戰時期南方動蕩的社會現實,具有濃厚的史詩風格,不僅被稱為“獻給南方的一曲輓歌”,也是歷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著者簡介: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美國作家。出生於美國南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父親是個律師,曾任亞特蘭大曆史協會主席。米切爾曾就讀於華盛頓神學院、馬薩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其後,她曾擔任地方報紙《亞特蘭大報》的記者。1925年與約翰·馬爾什結婚,婚後辭去報職,潛心寫作。米切爾一生中只發表了《飄》這部長篇巨著,並以此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她從1926年開始着力創作《飄》,10年後作品問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記錄,並獲得1937年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由於家庭的熏陶,米切爾對美國歷史,特別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家鄉聽聞了大量有關內戰和戰後重建時期的種種軼事和傳聞,接觸並閱讀了大量有關內戰的書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亞特蘭大成長,耳濡目染了美國南方的風土人情,這裡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成了米切爾文思縱橫馳騁的背景和創作的源泉。
繪者簡介:羅伯特·劉易斯·里德(Robert Lewis Reid,1862-1929),美國印象派畫家、壁畫家。里德出生於馬塞諸塞州的斯托克布里奇,曾相繼就讀於波士頓博物館美術學校、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和巴黎朱利安學院。里德在巴黎沙龍、1893年芝加哥與哥倫比亞博覽會、巴黎博覽會、泛美博覽會和聖路易斯博覽會上展出作品並獲獎。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被包括底特律藝術學院在內的許多公共機構永久收藏。里德是美國藝術家協會和國家設計學院的成員。
譯者簡介:傅東華(1893—1971),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1912年畢業於南洋公學,進中華書局任編譯員。1913年開始為《中華小說界》譯作短篇小說。1919年至1924年在浙江東江縣立中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英文教師,業餘翻譯作品,研究文藝理論。他的翻譯生涯始於“五四”以前,20世紀30年代時就在我國翻譯界獲得相當影響。一生翻譯著作三十多種,涵蓋多種文學體裁和流派,涉及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家,其中半數以上屬外國文學名著,如《飄》《堂吉訶德》《琥珀》《紅字》《珍妮姑娘》《伊利亞特》《奧德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