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二戰”之後的一段時期是“焦慮的年代”,那麼今天我們則生活在“躁鬱的時代”。躁鬱症,這個曾經僅適用於1%人口的診斷,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總體診斷數已經增加了4000%。今天的問題已不是“你有躁鬱症嗎?”,而是“你的躁鬱症如何了?”。
要如何解釋躁鬱症的爆發性增長?它究竟是來自合理的醫學診斷還是製藥業的營銷推廣?躁鬱症又與當今的消費主義有着怎樣的聯繫?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師達里安·利德對這些問題展開了自己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挑戰了過往醫學史對躁鬱症的定義和闡釋,而且對躁鬱症本身進行了重新的思考。他告訴我們,只有以新的方式看待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幫助躁鬱症患者。
[英]達里安·利德,英國作家、精神分析師,弗洛伊德分析和研究中心的創始成員,同時也是英國精神分析學院院長、羅漢普頓大學榮譽客座教授以及弗洛伊德博物館信托人。現執教於利茲城市大學,同時也在布魯內爾大學講授精神分析專業的碩士課程。著有《人為什麼會生病?:精神如何影響身體》《手的精神史》《搖擺之心:理解躁鬱》《瘋狂是什麼》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