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學術論文集,以“論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為宗旨,編輯出版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學術文章。
本輯設置八個欄目:其中,“易學研究”,林忠軍先生縱論象數易學,孫逸超、胡士潁聚焦劉牧及黃宗羲、宗炎易學,谷繼明關注易學古籍整理;“數字人文”,楊浩等基於文檔向量分析《論語》的篇章結構,王賀基於目錄學考察現代文學研究的數據庫和網絡資源,李林芳思考古代文獻研究數字人文課程的設計;“詩學研究”,夏寅解讀《槐聚詩存》中錢鍾書本人的形象塑造,孫羽津闡述蔣祖怡的文學創見,趙四探究英國詩歌中的“烏鴉”意象;“人文新論”,董鐵柱重新認識陳澧的調和漢宋論,宋學立指出內丹道對宋元文化生活多方位影響,田希思考禪宗思想嬗變及其意義;“學人述憶”,回顧了張祥龍、胡軍、張耀南的學術生涯。
樂黛雲,北京大學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曾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深圳大學中文系主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著有《比較文學原理》《跨文化之橋》等,主編有《中西比較文學教程》《西方文藝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等。
胡士潁,哲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資料室副研究館員,著有《易學簡史》,發表學術論文、翻譯三十余篇。
潘靜如,文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著有《民國詩學》,發表論文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