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街道》是《班門》mook第四輯第四種。在本書中,來自建築、歷史、攝影、文旅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對街道和與街道相關的一切做出各自的解讀。
《班門·街道》以“門”為界,門介紹建築大師的手藝與作品,傳承其思想,傳遞其情懷:我們將從街道核心體系出發,闡述街道發展脈絡,分析城市道路規劃現狀,展望未來城市道路規劃設計發展趨勢;跟隨街道漫遊者阿蘭·B.雅各布斯走上街頭,了解偉大街道的營造規則,探索街道何以偉大;討論街道邊界的自然特徵、美學規律,以及人文特色。“門內”發掘兼具設計思考與人文關懷的設計師,解讀街道來龍去脈。他們或根據各城市的肌理狀況,基於街道設計導則,提出一系列街道設計解決方案,獲得認識、評價街道的工具;或為我們解讀哥本哈根斯特勒格大街、新加坡烏節路、香港旺角商業街、東京表參道、重慶萬州吉祥街、深圳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對街道空間的使用與設計做出積極有效的探索;或從街道上的文字景觀出發,描摹一條街道背後的故事;或鋪開《清明上河圖》,帶我們一覽宋代街頭叫賣、雜耍賣藝等熱鬧場面……“門外”跨越學科界限,關注街道的日常,更希望以生活美學的眼光重新定義街道:我們將帶您穿過熙熙攘攘的西羊市,拐進充滿市井氣的北廣濟街,感受世界歷史名城的生活場景和文化底蘊;將攝影機扛到街道,打破室內劇的狹小世界,開啟一場“街道在電影中”的影像之旅;見證上海外灘百年變遷風雲;講述理塘旅投前任總經理杜冬與理塘的多年際遇。藝術是生活的升華,設計是藝術的呈現。“紙上博物館”中,我們將一起走進巴黎地下深處的神秘世界?這裡,是另一個巴黎。
設計者、旅行者、作者,圖上、路上、紙上。《班門·街道》以攝影、繪畫、寫作來丈量街道的歷史和變遷,展示街道的設計理念和藝術表達,記錄發生在街道上的形形色色的故事。
(按目錄順序):胡一可: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魏樞:博士,上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註冊城鄉規劃師。
曹汝平:藝術學博士,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特聘研究員,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高水平研究員。
吳文治: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徐駿歐: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碩士,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設計師,城市空間的觀察者,環境塑造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