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文藝復興」》是中國新文化運動一百周年之際的一部白先勇散文集,主要收錄關於文學、藝術活動的文章。《白先勇與青年朋友談小說》,談小說的創作經驗;《十年辛苦不尋常》,談崑曲的美學價值;《搶救尤三姐的貞操》,談《紅樓夢》的版本優劣;《現在是文化復興的好時光》,談文化經典的保存與流傳,以及如何復興中國傳統文化。這些文章的時間跨度,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直至如今,可見,實現我們的「文藝復興」,是白先勇多年來心中悲願。
白先勇曾經說過,我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我們的「文藝復興」。如果從「文藝復興」這個維度去看白先勇的文學、藝術人生,就會發現,從青年時代直至現在,他所有的文學、藝術活動,都貫穿著一條力圖為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線索——回顧既往,無論是他的文學創作,還是他的文學、文化實踐(辦文學刊物、推廣崑曲、宣傳《紅樓夢》),冥冥之中,仿佛都是他「文藝復興」理想的具體呈現。而收在這本集子里的文章,正體現了白先勇個人色彩的「文藝復興」的歷史軌跡和基本面貌。
白先勇,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劇作家。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名將白崇禧之子。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鈥檚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並撰有父親白崇禧傳記《白崇禧將軍身影集》。近年來致力於兩岸崑曲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重新整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記》、無名氏《白羅衫》,著有《白先勇細說〈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