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滿紙」,袁宏道在寫給董其昌的信里,這樣稱道《金瓶梅》。《金瓶梅》問世四百余年來,得到無數作家、學者的寶愛和傳抄,從李漁、曹雪芹,到胡適、張愛玲……無不從《金瓶梅》中汲取營養。《金瓶梅》不僅僅是一部閨房私情之書,更是一部深微體察人性的「罪與罰」之書:書中所有人物都沉淪于慾望的苦海,被貪慾、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拋擲。《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筆,直入人性深不可測的部分,揭示人心的複雜而又毫無傷感與濫情;一個讀者必須有健壯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頭腦,才能夠真正欣賞與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為最寫實而格外驚心動魄的暴力。
詞話本,綉像本,《金瓶梅》流傳的兩大版本,哈佛學者「秋水堂主人」田曉菲從文本本身入手,逐回比對兩大版本,細解小說中人物塑造、語言風格、敘事結構、象徵隱喻等創作手法。兩個版本的意識形態和美學原則極為不同,詞話本偏重儒家教化思想,綉像本則蘊含宗教精神,是一部更徹底的文人小說。可以說,不是有一部《金瓶梅》,而是有兩部《金瓶梅》。
田曉菲,筆名宇文秋水,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哈佛東亞地域研究院主任。著有《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以及《赭城》《留白》《「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等。中英文譯著包括《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微蟲世界:一部太平天國回憶錄》(獲2016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首屆「韓南翻譯獎」)等。參與撰寫《劍橋中國文學史》《牛津中國現代文學手冊》,合編《牛津中國古典文學手冊(公元前1000年—公元900年)》並執筆其中部分章節。主編《九家讀杜》將於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年度獲哈佛大學卡波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