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秋水堂文化隨筆》收入了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十二篇關於文學閱讀、文化批判的文章。
《神曲》中但丁的旅程,是對閱讀的象徵;但丁的嚮導,是前輩詩人維吉爾。在《留白》里,田曉菲教授亦開啟了一場閱讀之旅:從《紅樓夢》《金瓶梅》《牡丹亭》《十日談》等古典文學,到金庸的武俠小說、艾柯的歷史小說,以及作為文本諦視的《大話西遊》《弗里達》等電影作品。《留白》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閱讀的產物,傳達出作者對當下活生生的社會文化和現實的關懷與思考。
「在三十五歲那一年,我發現自己站在一片幽暗的樹林里。」但丁的《神曲》,是這樣開頭的。但丁的嚮導是前輩詩人維吉爾;但丁的旅程,是對閱讀的象徵。維吉爾引導但丁,只能到煉獄為止,不能進入天堂,因為閱讀是凡人的事。閱讀總是在直線前進的時間里進行。時間的概念,是構成歷史的要素;而只有人類才有歷史,天堂是永恆不變的。——田曉菲:《留白·幽暗的樹林》
田曉菲,筆名宇文秋水,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哈佛東亞地域研究院主任。著有《秋水堂論金瓶梅》《赭城》《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等。2012年度獲哈佛大學卡波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