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打造出自己多重的身體,如俄羅斯套娃一般,
但我們應該保留哪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版本?”
希內德·格利森在少女時代便罹患單關節炎,成年後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過了大部分青春歲月。為了尋求康復的希望,她曾到聖地盧德的聖泉中沐浴,卻遭遇了信仰的幻滅。
她開始轉向內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極大的喜悅——墜入愛河,成為母親。於是她又將目光轉向身體之外,開始鑽研歷史、藝術、文學以及音樂,開始書寫女性身體的親密體驗,從疾病中重生 在局限中尋找希望。
在個人經歷與社會、歷史、文化的交匯中,格利森如解剖身體般一一審視骨骼、頭髮、血液、子宮之于女性的意義,探討深受愛爾蘭宗教傳統和父權思想影響下的當代女性,要如何在身體病痛、養育子女、身體自主、藝術創作之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