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項符合
埃德蒙·雅貝斯文集:界限之書
的圖書
埃德蒙·雅貝斯文集:界限之書 作者:(法 )埃德蒙·雅貝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0-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429頁 / 16k/ 19 x 26 x 2.15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埃德蒙·雅貝斯文集:界限之書
內容簡介
《界限之書》為艾德蒙.雅貝斯代表作之一,共分為四卷,分別為“未被懷疑之顛覆的小書”“對話之書”“旅程”“分享之書”。作為一部介於詩歌、散文、格言警句與哲學隨筆之間的跨文體實驗作品,本書是雅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語。在形式上,文本屬於斷簡殘編型,思維跳脫、風格特異;在內容上,著眼於對人的存在本質的思索和探詢,具有思想深度和哲學洞見。
本書記錄了雅貝斯對不可言說者的探求,並展現了在此過程中他與自我主體、身份以及寫作行為的鬥爭。
目錄
第一卷未被懷疑之顛覆的小書
筆記009
顛覆的問題011
對無限的小小限制019
作為顛覆詞語和空白之場域的紙頁024
時間外,書之夢027
論作為書寫之空間的孤獨031
前家園036
…………
第二卷對話之書
書的開端087
詞語中生與死的對話089
場域的分享093
前對話之一097
前對話之二107
夢110
鐮刀.謬誤115
分界線116
…………
第三卷旅程
弁言197
異鄉人199
開端205
名字206
秘密.字母207
生命.點210
敘事215
…………
第四卷分享之書
書的苦惱299
那本書311
遺產之一312
遺產之二314
遺產之三319
封印與騷亂320
亞當,或焦慮的誕生323
…………
譯後記419
序
20世紀的法國文壇巨星雲集,大師輩出。其中,集詩人、作家、哲學和宗教思想家於一身,與讓—保羅.薩特、阿爾貝.加繆、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並稱四大法語作家的艾德蒙·雅貝斯絕對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
先看看諸位名家如何評價他吧:
勒內.夏爾[1]說,他的作品“在我們這個時代裡是絕無僅有的……”;
加布裡埃爾.布努爾[2]說,“信仰的渴望、求真的意志,化作這位詩人前行的內在動力。他的詩彌散出他特有的智慧、特有的風格……”;
雅克.德里達[3]說,他的作品中“對書寫的激情、對文字的廝守……就是一個族群和書寫的同命之根……它將‘來自那本書的種族……’的歷史嫁接于作為文字意義的那個絕對源頭之上,也就是說,他將該種族的歷史嫁接進了歷史性本身……”;
哈樂德.布魯姆[4]將他的《問題之書》和《詩選》列入其《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
而安德列.維爾泰[5]則在《與雅貝斯同在》(Avec Jabes)一詩中逕自表達了對他的欽敬:
荒漠之源在聖書裡。
聖書之源在荒漠中。
書寫,獻給沙和赤裸的光。
話語,縈繞孤寂與虛空。
遺忘的指間,深邃記憶的回聲。
創造出的手,探索,塗抹。
當絨薊死去,聲音消融。
迂回再無蹤影。
在你在場的符號裡,你質疑。
在你影子的垂落中,你聆聽。
在你缺席的門檻上,你目視神凝。
再也沒有了難解之謎。
荒漠之源就在你心中。
古人雲:“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我們只有瞭解了雅貝斯的生活思想和他寫作的時代背景,準確把握其所處時代的脈搏,識之,友之,體味之,或許方能有所共鳴,一窺其作品之堂奧。
艾德蒙.雅貝斯,1912年4月16日生於開羅一個講法語的猶太人家庭,自幼深受法國文化薰陶。年輕時,他目睹自己的姐姐難產而死,受到莫大刺激,從此開始寫詩。1929年起開始發表作品。1935年與阿萊特.科昂(Arlette Cohen,1914—1992)結婚,婚後首次去巴黎,拜訪了久通書信、神交多年的猶太裔詩人馬克斯.雅各[6],並與保羅.艾呂雅[7]結下深厚的友誼。
他與超現實主義詩人群體往來密切,但拒絕加入他們的團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慘烈令雅貝斯不堪回首。戰後的1945年,他成為多家法國文學期刊特別是著名的《新法蘭西評論》[8]的撰稿人。
1957年是雅貝斯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轉捩點: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9]爆發,埃及政府宣佈驅逐猶太居民,四十五歲的雅貝斯被迫放棄了他在開羅的全部財產,舉家流亡法國,定居巴黎,直至去世。慘痛的流亡經歷令雅貝斯刻骨銘心,對他此後的思想發展和創作軌跡影響至深。
身在異國他鄉,雅貝斯將背井離鄉的感受化作文學創作的源泉,他的作品充滿了對語言的詰問和對文學的思索,並自覺地向猶太傳統文化靠攏。雅貝斯後來談到,正是這次流亡改變了他的人生,迫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對並審視自己的猶太人身份,並促使他開始重新研讀猶太教經典—— 《摩西五經》[10]、《塔木德經》[11]和猶太教神秘教義“喀巴拉”[12]。雅貝斯說,在流亡中面對自己猶太人身份的經歷以及對猶太教經典教義的研究,正是他此後一系列作品的來源。
1967年,雅貝斯選擇加入法國國籍。
雅貝斯是一位書寫流亡與荒漠、話語與沉默的作家。針對德國哲學家希歐多爾.阿多諾關於“奧斯威辛之後沒有詩歌”的觀點[13],雅貝斯認為納粹大屠殺的慘劇(以及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排猶色彩)不僅有助於探索猶太人的身份及其生存的語境,也是反思文學與詩歌固有生命力的重要場域。阿多諾將大屠殺視為詩歌終結的標誌,雅貝斯則認為這正是詩歌的一個重要開端,是一種修正。基於這一體認,他的詩集《我構築我的家園》(Je batis ma demeure)於1959年出版,收錄了他1943—1957年間的詩作,由他的好友、詩人和作家加布裡埃爾.布努爾作序。雅貝斯在這部詩集的前言中寫道:“從開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些年,猶如一段漫長的回溯之旅。那正是我從最溫情的童年到創作《為食人妖的盛筵而歌》那段時期。而與此同時,死亡卻在四處瘋狂肆虐。一切都在崩塌之際,這些詩不啻拯救的話語。”
此後,雅貝斯嘔心瀝血十餘年,創作出七卷本《問題之書》(Le Livre des Questions,1963—1973),並於其後陸續創作了三卷本《相似之書》(Le Livre des Ressemblances,1976—1980)、四卷本《界限之書》(Le Livre des Limites,1982—1987)和一卷本《腋下夾著一本袖珍書的異鄉人》(Un Etranger avec, sous le Bras, un Livre de petit Format,1989)——這十五卷作品構成了雅貝斯最負盛名的“問題之書系列”(Le Cycle du Livre des Questions)。
除上述作品外,雅貝斯還創作了隨筆集《邊緣之書》(Le Livre des Marges,1975—1984)、《對開端的渴望.對唯一終結的焦慮》(Desir d’un commencement Angoisse d’une seule fin,1991)、短詩集《敘事》(Recit,1979)、《記憶和手》(La memoire et la main,1974—1980)、《召喚》(L’appel,1985—1988)以及遺作《好客之書》(Le Livre de l’Hospitalite,1991)等。
1991年1月2日,雅貝斯在巴黎逝世,享年七十九歲。
雅貝斯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十分獨特,實難定義和歸類。他在談及自己的創作時曾說,他始終為實現“一本書”的夢想所困擾,就是說,想完成堪稱真正的詩的一本書,“因此我夢想這樣一部作品:一部不會歸入任何範疇、不會屬於任何類型的作品,卻包羅萬象;一部難以定義的作品,卻因定義的缺席而大可清晰地自我定義;一部未回應任何名字的作品,卻一一擔負起了那些名字;一部橫無際涯的作品;一部涵蓋天空中的大地、大地上的天空的作品;一部重新集結起空間所有游離之字詞的作品,沒人會懷疑這些字詞的孤寂與難堪;一處所有癡迷於造物主——某個瘋狂之欲望的尚未饜足之欲望——的場域之外的場域;最後,一部以碎片方式交稿的作品,其每個碎片都會成為另一本書的開端……”。
美國詩人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1947—)1992年在其隨筆集《饑餓的藝術》(L’Art de la faim)中這樣評價他的獨特文體:
(那些作品)既非小說,也非詩歌,既非文論,又非戲劇,但又是所有這些形式的混合體;文本自身作為一個整體,無盡地遊移於人物和對話之間,在情感充溢的抒情、散文體的評論以及歌謠和格言間穿梭,好似整個文本系由各種碎片拼接而成,卻又不時地回歸到作者提出的中心問題上來,即如何言說不可言說者。這個問題,既是猶太人的燔祭,也是文學本身。雅貝斯以其傲人的想像力縱身一躍,令二者珠聯璧合。
沉默是雅貝斯文本的核心。他在“問題之書系列”中詳盡探討了語言與沉默、書寫與流亡、詩歌與學術、詞語與死亡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期超越沉默和語言內在的局限,對詞語與意義的根源進行永無止境的探求,並借此闡發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正如美國詩人羅伯特.鄧肯(Robert Duncan,1919—1988)在其隨筆《意義的譫語》(The Delirium of Meaning)中所說,“《問題之書》似乎是在逾越字面意義的邊界,引發對意義中的意義、字詞中的字詞的懷疑和猜測”。雅貝斯正是憑藉在創作中將猶太教經典的文本性與個人的哲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持續不斷地提出無休無止的問題,並借這些問題再行創作的超卓能力而獲得了成功。
雅克.德里達高度評價雅貝斯的“問題之書系列”,他在《論艾德蒙.雅貝斯與書之問題》[14]一文中寫道:
在《問題之書》中,那話語音猶未改,意亦未斷,但語氣更顯凝重。一枝遒勁而古拙的根被發掘出來,根上曝露著一道年輪莫辨的傷口(因為雅貝斯告訴我們說,正是那根在言說,是那話語要生長,而詩意的話語恰恰于傷口處萌芽):我之所指,就是那誕生了書寫及其激情的某種猶太教……若無信實勤敏的文字,則歷史無存。歷史正因有其自身痛苦的折痕,方能在獲取密碼之際反躬自省。此種反省,也恰恰是歷史的開端。唯一以反省為開端的當屬歷史。
雅貝斯這種嘗試以片段暗示總體的“跳躍—抽象”創作模式以及他的馬賽克式的詩歌技巧,對20世紀的詩人和作家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1987年,他因其詩歌創作的成就而榮獲法國國家詩歌大獎。更為重要的是,他對後現代詩歌以及對莫里斯.布朗肖[15]、雅克.德里達等哲學家思想的影響,已然勾勒並界定出一幅後現代文學的文化景觀,他自己也成為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的物件。他的作品被譯成包括英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希伯來語和義大利語在內的多種文字出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問題之書》由羅絲瑪麗.瓦爾德洛普[16]“以大師級的翻譯”(卡明斯基[17]語)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時曾引起巨大的轟動,被視為重大的文學事件。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套《艾德蒙.雅貝斯文集》,系首次面向中文讀者譯介這位大師。文集收錄了“問題之書系列”的全部作品——《問題之書》《相似之書》《界限之書》和《腋下夾著一本袖珍書的異鄉人》——以及詩集《我構築我的家園》和隨筆集《邊緣之書》,共六種十九卷,基本涵蓋了雅貝斯最重要的作品。
感謝我的好友葉安寧女士,她以其後現代文學批評的專業背景和精深的英文造詣,依據羅絲瑪麗.瓦爾德洛普的英譯本,對我的每部譯稿進行了專業、細緻的校訂,避免了拙譯的諸多舛誤,使之能以其應有的面貌與讀者見面。
感謝我的北大老同學蕭曉明先生,他在國外不辭辛苦地為我查閱和購置雅貝斯作品及各種文獻資料,為我的翻譯和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陵渝女士,她對我在翻譯過程中提出的猶太教方面的各種問題總能詳盡地答疑解惑,使我受益匪淺。感謝我的北大校友、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劉國鵬先生,是他介紹我與黃陵渝研究員結識。
感謝我的兄長劉柏祺先生,作為拙譯的首位讀者,他以其邃密的國文功底,向我提出了不少極有價值的修改建議,並一如既往地承擔了全部譯作的校對工作。
感謝法國駐華使館原文化專員安黛甯女士(Mme. Delphine Halgand)和她的同事張豔女士、張琦女士和周夢琪女士(Mlle. Clementine Blanchere)。她們在我翻譯《艾德蒙.雅貝斯文集》的過程中曾給予我諸多支持。
感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多馬先生,他為《艾德蒙.雅貝斯文集》的選題和出版付出了極大心血。
對譯者而言,首次以中文譯介艾德蒙.雅貝斯及其作品,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個人水準有限,譯文中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謬誤,還望方家不吝賜教。
譯者
己亥年重陽於京北日新齋
詳細資料
ISBN:9787559840943 規格:平裝 / 429頁 / 16k / 19 x 26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中國
66折: $ 1036
66折: $ 779
作者:a.school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1-01
66折: $ 515
66折: $ 1782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31
$ 355
$ 284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作者:吳若痕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1
$ 410
$ 1287
$ 552
$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