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清易代之際殉國士大夫的人數居歷朝之冠?為何殉國者和屈身新朝的遺民內心都有揮之不去的生死情結?生死抉擇的背後究竟有哪些複雜動機?本書聚焦明末士大夫在明清王朝更替之際所呈現的立場和心態,特別是殉國表現與生死觀念,以及時人對殉國者的評價,生動再現了明清之際士大夫的各種人生面向與複雜心理。全書以士大夫這一社會階層為研究對象,對其諸多心理困境做了細緻的辨析和解說,有助於今人理解傳統士人精神在明清轉型時期的嬗變歷程,近距離觀察當時知識階層的形態,進而了解當時的社會及政治狀況。
何冠彪,1953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現執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著有《戴名世研究》《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明清人物與著述》等專著六種,在《歷史研究》《漢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七十余篇。“在論說上有新議”與“在資料上有發現”,乃何冠彪先生著述之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