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納兄妹》:坦納家的小兒子西蒙,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他不斷辭職,放棄一份又一份穩定的工作,在世上無目的地漫步。他在豐富多彩的旅途中收穫了奇妙的情感。大哥克勞斯擔心他,姐姐黑德維希收留他;二哥卡什帕和他一樣四處漂泊,三哥埃米爾則境遇凄涼。散在大地上的一家人,各自過着孤獨的生活。
《助理》:年輕的約瑟夫來到貝倫斯魏爾,入職長庚星別墅。工程師托布勒先生聘他為助理,協助兜售自己的發明創造。助理享受着別墅里優裕的生活條件,卻遲遲收不到工資。海量的賬單送來,工程師卻不去支付,讓助理搪塞推脫。托布勒家的孩子,從被溺愛,到被虐待——待遇大相徑庭。助理看在眼裡,卻不知要不要出手干預。莊園光鮮的生活背後,是否已隱含危機?而一份拿不到報酬的工作,要讓約瑟夫何去何從?
《雅各布·馮·貢騰:一本日記》:這裡學不到多少東西,師資匱乏,而我們,本雅門塔學校的男孩,到頭來必定一事無成,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往後的日子里,都只能是些渺小卑微的角色。也許我的皮囊下就是個完完全全平庸無奇的人。但也有可能,我身體里流淌着貴族的血脈。我不知道。只有一點我是確定的:在以後的人生里,我會成為一個招人愛的圓滾滾的零。我會挺着一把老骨頭,聽候那些自命不凡、缺乏教養的粗鄙年輕人差遣。也有可能我會去要飯,或者乾脆一命嗚呼。
《散步:羅伯特·瓦爾澤中短篇小說集》:1956年聖誕節,羅伯特·瓦爾澤死於阿爾卑斯山的雪地里,先是被一隻獵狗發現,接着是附近的農民,然後是整個世界。文學界終於開始關注這位生前落魄的作家。事實上,長篇小說僅是他創作的冰山一角,大量體裁自由的中短篇作品,才真正奠定了瓦爾澤的文學地位:有暗黑憂鬱的成人童話,有小人物的困窘生活,有對前代作家的傳記式虛構,有對自然景觀的工筆畫描摹。
本書精選其中的二十五則,力圖全面呈現瓦爾澤的創作主題與風格。
作者介紹: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瑞士現代作家、詩人。十四歲,家人送他去銀行做學徒。十七歲,拋棄銀行正職,逐夢演藝界,慘敗。放棄舞台後,他做過各種工作,包括助理、辦公室文員。1905年,隨哥哥到柏林,一邊就讀於僕人學校,一邊寫作。他說,只要稍微攢點錢就辭職,為了能夠不受干擾地創作。1913年,離開柏林,回到瑞士,成了“一個被奚落和不成功的作者”。他酗酒、失眠、幻聽、做噩夢、焦慮不安。1929年,躲進精神病院,此後餘生,不問世事。1956年聖誕節,死於散步途中的雪地里。如今,瓦爾澤已是與穆齊爾、卡夫卡齊名的現代德語文學大師。
譯者簡介:韓天雪,復旦大學德語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20世紀德語文學中的空間詩學與身體美學。
顧牧,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教授,研究重點為中德文學交流與文學作品譯介,並主要從事現當代德語文學作品的譯介工作。
庄亦男,1985年出生於上海。200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德語系,后留學德國耶拿大學,2011年取得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任教。主要譯作有伊爾澤·艾興格《更大的希望》、約瑟夫·羅特《造反》、沃爾夫岡?克彭《草中鴿》。
王雨寬,自由譯者。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譯作有奧利維亞·文策爾《一億億億字節人生》、萊昂·恩格勒《動物之名》、阿麗亞娜·科赫《死去的朋友們》。也為歌德學院、孔子學院、法蘭克福書展、烏鎮戲劇節等文化機構及相關活動翻譯、校對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