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字伯潛,中國當代傑出的建築師、建築教育家。依他的故友、著名建築師陳植的看法,“老童是中國建築界在理論、創作、著述、繪畫方面唯一的傑出全才。”
青少年時,童寯曾師從于桐城吳闓生,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對中國古典詩詞也頗有研究,傾心于其中淡泊雋永的意境。後又師從著名山水畫家湯定之,嫺熟于傳統的繪畫六法。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期間,屢次在全美建築系學生設計競賽中獲獎。自美歐遊學歸國後,任教于東北大學、中央大學建築系,並與趙深、陳植合組“華蓋建築師事業所”,與楊廷寶、陸謙受、李惠伯並稱為中國建築師中的“四大名旦”。
1952年,隨著院系調整的一紙命令以及私營企業的全面解體,童寯逐漸遠離了公眾視野。甚至在很多年以後,新一代年輕人只知道南京工學院中大院一樓閱覽室裡有一個老人,他的生活如同標準座鐘一樣准,總是坐在某個固定的座位上查資料。他稱自己為鐘。這個可能因為他像鐘一樣準時,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鐘。
1955年,中國科學院第一次評選院士(學部委員),建築領域有三位院士,一位在清華(梁思成),兩位在南工(楊廷寶、劉敦楨),”建築四傑”裡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沒有任何官職。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築系的一張書桌,他的學術視野卻包羅古今中外:從中國古典園林的考證(《江南園林志》、《造園史綱》),到東西方建築的比較(《西方近現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再到雕塑、繪畫史的研究(《中國繪畫史》、《中國雕塑史》)。
1983 年 3 月 28 日,童雋在南京逝世。家人反復商議後決定在墓碑上只刻上姓名和生卒日期。童寯曾經為自己刻過一枚私章:童寯建築師。然而去世時,他放棄建築師的職業已 30 多年。
童寯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材料。而關於童雋自身的記錄卻寥寥無幾,這也是張琴寫這本《長夜的獨行者》的初衷。在張琴看來,不管自己或別人,以童雋為題做了什麼寫了什麼,他其實並不在意。《長夜的獨行者》只是在整理,在作者所及的資料範圍,把相關人的回憶串聯在一起,以呈現一個鮮活真實的童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