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一部經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淺處說,《金剛經》解決的是心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從深處說,《金剛經》談的是宇宙真理、時空等大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全人類來說亦是很重要的。但個人問題和宇宙問題在這裡卻是統一的,佛以“剎那間”去包容百、千、萬世,將大千世界等同於一粒塵埃,是非常吸引人的觀念。
但是《金剛經》卻不是那麼好懂,因為機緣變了,受眾變化了,隨緣而產生的“文字般若”也失去了它溝通的“方便”,變成了深奧的經理。
幸好時代變遷,為我們提供了解讀經典的新方式,即消解掉不利於溝通的舊文字,以圖、文相諧的視覺思考邏輯,化繁為簡,重新構築閱讀。本書即是這樣一種視覺表演,文字、圖片、圖表等符號,互為對應角色,相互對話,力爭在還原《金剛經》最初精神的基礎上,把受眾引入對現實生活的理性思考。相信本書的出版,會讓這千年的智慧,洞穿時空,成為現代的人生指南。
作者簡介:
鳩摩羅什法師,十六國後秦高僧,中國佛教三大譯經家之一。天竺人,生於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七歲從母出家,初習佛教小乘,後改習大乘。曾講學於西域。前秦主苻堅聞其名,命呂光將兵伐龜茲,迎鳩摩羅什至長安。會苻堅侵晉軍敗,長安大亂,羅什遂留涼州(今甘肅武威)十八年。至後秦姚興弘始三年(晉安帝隆安五年,401)始至長安,弘始十五年(晉義熙九年,413)卒。嘗率弟子僧睿、僧肇等共譯《大品般若》、《小品般若》及《法華》、《金剛》、《阿彌陀經》等諸經。至其文存者皆輯入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目錄
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剛經》經卷
編者序:通向無上智慧的方便之門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懸論:叩響《金剛經》之門
1經名的分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2 《金剛經》主要說什麼:鄧令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修行成佛的下手處:解決“心”的問題
4修行與圓滿:《金剛經》中的人生觀
5佛眼中的紅塵:《金剛經》與世俗世界
6 《金剛經》在中國:佛文化的重要流變
7譯經第一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8皇權的功德:帝王與《金剛經》
9民間注疏的力量:深入中國文化
10 《金剛經》與禪宗:從六祖開悟到《壇經》現世
第2章開場:導入說法的情境
1從證信開始導入:說法緣起的情境線索
2 《金剛經》序曲:佛祖日常生活的平淡與莊嚴
3佛佗身邊的僧侶團隊: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的集體修行
4尊嚴與乞討:佛家乞食製度
5無言的般若:解析佛的教育手段
6佛陀是個好榜樣:從最平凡處入手
7修行與入世:佛法不離世間
8禪定的妙用:一念入定般若生
9頓悟與漸修:修行佛法的兩翼
第3章成佛的必由之路:正知正見生正信
1 “解空”者點破玄機:須菩提的請法
2成佛之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小乘與大乘:度眾生和度自己
4意會與言傳:問答之間的微妙
5護住真心的第一步:度生離四相
6眾生解脫的不同境界:無餘涅槃與有餘涅槃
7做菩薩的竅門:不住相布施
8無限廣大的布施福德:像“東方虛空”一樣不可思量
9成佛的資糧:福慧雙修一舉得
第4章一念生信心:通往般若的門坎
第5章打破砂鍋問到底:理解才能真信仰
第6章通達才能無漏:修行的真諦
第7章實踐證真知:證悟就是與真理結合
附錄1北朝菩提流支《金剛舟若波羅蜜經》
附錄2南朝真諦《金剛般若羅蜜經》
附錄3隋代笈多《金剛能斷若波羅蜜經》
附錄4唐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附錄5唐義淨《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附錄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彌勒菩薩偈頌
附錄7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附錄8歷代《金剛經》論、注重要文獻
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剛經》經卷
編者序:通向無上智慧的方便之門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懸論:叩響《金剛經》之門
1經名的分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2 《金剛經》主要說什麼:鄧令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修行成佛的下手處:解決“心”的問題
4修行與圓滿:《金剛經》中的人生觀
5佛眼中的紅塵:《金剛經》與世俗世界
6 《金剛經》在中國:佛文化的重要流變
7譯經第一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8皇權的功德:帝王與《金剛經》
9民間注疏的力量:深入中國文化
10 《金剛經》與禪宗:從六祖開悟到《壇經》現世
第2章開場:導入說法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