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齊魯厚土
一、抹不掉的母愛
1.是傳記,不是故事
2.命運
3.降生
4.季家的第一個「偶然」
5.好景不長
6.多想吃頓「白的」
7.第一個老師和小伙伴們
8.母親的面影
9.難忘母愛
二、故鄉童趣
1.運河文化的產兒——臨清
2.五樣松的驕傲
3.臨清的歷史文化名人和風土人情
4.這里的黃昏真像一首詩
5.聽老牛喘氣,看洞里的兔子
6.母親養的一條狗
三、濟南多出一個會玩耍的鄉下孩子
1.騎著毛驢進濟南
2.神怪老人
3.到老廟去玩
4.終於有了三只兔子
5.叔父和嬸母
6.童蒙難啟
7.想當綠林好漢
8.開始對英語感興趣
四、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的「四連冠」
1.初中只能考正誼
2.鞠思敏老師
3.王媽
4.海棠花和夾竹桃
5.送禮的小插曲
6.山東大學附屬中學
7.一年的臨時亡國奴
8.再上高中
9.業師胡也頻、董秋芳
10.課外愛好
11.娶了個賢妻
第二章 京華歲月
一、面臨選擇:上北大,還是上清華?
1.告別高中
2.到北平考大學
3.高考照樣瀟灑
4.魚與熊掌,何去何從?
二、水木清華
1.充滿詩意的清華園
2.「拖屍」
3.學業
4.獲益於選修課
5.廣泛的興趣
6.政治活動
三、師與生
1.師生之間
2.和老師的交往
3.「四劍客」的學友情
4.孤獨的宿舍生活
5.為未來憂愁
6.永遠感謝清華
第三章 初嘗人生
一、擇業
1.畢業即失業的現實
2.誰是幸運兒?
3.終於拿到了飯碗
二、濟南高中
1.初為人師
2.如履薄冰
3.提心吊膽
4.為「拿到了沒有」焦慮
5.離別濟南高中
第四章 德邦十年(一)
一、初離故土
1.離愁襲心頭
2.離家赴京
3.別故國
4.異域之旅
5.紅都停泊
6.波蘭女孩
二、從柏林到小城哥廷根
1.柏林小住
2.趣話和洋相
3.強化口語訓練
4.小城哥廷根
5.房東歐朴爾夫婦
6.初識章用
三、主修梵文、巴利文
1.又一次選擇
2.哥廷根大學的梵文研究室
3.主課梵文和副課
4.去聽詩
5.林中擷趣
四、哲學博士
1.緊張的學習生活
2.瓦爾德施米特教授
3.交換期滿,有國難回
4.在漢學研究所當講師
5.確定博士論文題目
6.獲哲學博士學位
第五章 德邦十年(二)
一、戰爭地獄
1.法西斯點燃的戰火
2.飢腸轆轆
3.嘗試回國
4.成為無國籍者
5.盟軍轟炸
6.世外桃源
7.羨煞人的牛肉罐頭林
二、吐火羅語
1.又一次偶然
2.山林中的學術沙龍
3.博士後的學習生活
4.學問三境界的逐一超越
三、德國恩師們
1.博士父親恩重如山
2.西克教授
3.西克靈教授
4.布勞恩教授
5.馮·格林和其他教授
6.程門立雪的好弟子
四、德國普通人
1.難忘歐朴爾太太
2.伊姆加德和她的家
3.反戰者伯恩克一家
4.蘑菇山洞與轉折中的眾生相
第六章 重歸故土
一、嘗試回國
1.邂逅中國青田商人
2.去漢諾威辦簽證失敗
3.依依惜別情
二、滯留歐洲
1.揖別哥廷根和德國
2.瑞士弗里堡暫住
3.弗里堡的外國新朋友
4.與使館的一場經濟斗爭
5.轉赴法國馬賽
三、漫長的船旅漂流
1.嘗到了被騙的滋味
2.看到紅海之「紅」
3.排除了險情
4.在西貢聞到了家鄉味
5.香港印象
四、回歸祖國
1.船到上海
2.轉赴南京
3.結識臧克家
4.到達北京
第七章 沙灘足跡
一、創辦東語系
1.北大紅樓
2.東語系系主任和教授
3.創業者的同伴——馬堅和金克木
二、翠花胡同
1.這里是東廠遺址
2.馬纓花做伴
3.回濟南省親
4.清苦與快樂
5.迎接解放
6.東語系得到擴大
7.第一次出訪
8.院系調整
9.背上沉重的「原罪」十字架
三、與師友和北大同事的交往
1.為陳師寅恪送柵欄紅葡萄酒
2.抬杠會長鄭振鐸和大胡子馮友蘭
3.矛盾人物胡適
4.老舍的白煮肉和沈從文的汽鍋雞
5.忠厚長者曹靖華和抒情詩人馮至
6.畫家吳作人和佛學家湯用彤
第八章 燕園春秋(一)
一、院系調整遷到西郊的北大
1.這里曾是「萬園之園」的一部分
2.藍旗營公寓
3.東語系正常平穩發展
二、經歷運動
1.從藝術界開始的運動
2.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3.運動中的東語系和季羨林
4.入黨
5.反右。反右
6.勞動的樂趣
7.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8.報春的燕子——雷鋒
9.社教中的心路歷程
三、春滿燕園
1.人生百味
2.朗潤園13號公寓
3.團聚的一家人
4.在家中上早班
5.到外文樓去上上午班
6。午後的學術和其他活動
7.從南國吹來的春風
8.琅琅書聲
第九章 燕園春秋(二)
一、「廟小神靈大,池淺王八多」
1.風暴前奏
2.老干部和知識分子的大災難
3.情形不妙
4.自投羅網
二、「牛棚」歲月
1.在完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
2.「牛棚」里的八個月
3.失掉笑的人
4.劫後余生
三、災難並沒有結束
1.生活上的煎熬
2.武斗不斷升級
3.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
4.成為「資產階級權威」的典型
5.西府海棠含冤、古藤蘿遭殃
四、《羅摩衍那》的誕生
1.高等學府即將變成文化沙漠
2.「文化沙漠」在擴大
3.二月蘭笑對春風的啟示
4.恢復「閑不住」的習慣
5.找回失去的笑
第十章 燕園春秋(三)
一、北京大學副校長的寶座
1.災難終於結束
2.春歸燕園
3.出任副校長
4.忙里偷閑著華章
5.仍是普通人
6.原則面前人人平等
二、筆耕的快樂
1.不凡的動機——要使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
2.續譯《羅摩衍那》
3.科研的最佳時段
4.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5.資料的搜集
三、像老農而非老農
1.朴厚的「土包子」
2.「朴素衣裳常在眼」
3.「微有顛意」寄木石
4.守時的「老農」性格
5.一把紅棗勾起的鄉情
6.高山仰止
四、永無退休之日
1.桃李滿天下
2.博士、碩士研究生
3.進修生和外國博士
4.退職而不退休
第十一章 學界泰斗
一、大雜家
1.雜家成因
2.語言學家
3.翻譯家
4.教育家
5.宗教學家
6.民族學家
二、中外文化交流
1.印度佛與中國佛
2.西域研究和玄奘情結
3.吐火羅文A《彌勒會見記劇本》
4.比較文學
5.中外《糖史》
6.「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三、新的追求和開拓
1.模糊學與渾沌學
2.對中國文化特點重新認識
3.入學
4.參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工作
5.投身於中國文化書院建設
6.出任《傳世藏書》總編
7.出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總編撰
四、道德文章
1.光風霽月
2.學者散文的風格
3.直面對「我」
第十二章 業余生活
一、交友之道
1.與老友臧克家的交情
2.同學加朋友胡喬木
3.同在燕園的昔日清華「三劍客」
4.舊雨新知
5.助手李錚和其他人
二、生活情趣
1.「養生無術是有術」
2.不斷修身養性
3.坐擁書城的快樂
4.貓趣
5.懷舊之情
6.也得念念消費經
7.人生座右銘
8、「老表走新時」
三、三大洲游蹤
1.列國之游
2.印度、緬甸之行
3.蘇聯塔什干之行
4.西亞、非洲的訪問
5.日本的三次出訪
6.泰國的皇宮和韓國的漢城(今首爾)
四、華夏足跡
1.祖國各地
2.還鄉時的快樂
3.燕園之愛
不是尾聲的尾聲」
附錄 季羨林先生著譯作目錄
後記
修訂版後記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