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上有一隻石猴,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出海去找神仙。他找到了神仙,學了一身了不起的本事,能上天入地,有七十二種變化。師父給他起名叫孫悟空。後來,孫悟空大鬧東海龍宮,拿走金箍棒作為武器;又大鬧地府,把自己和猴子猴孫的名字從生死簿上勾掉。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來捉拿他,他又大鬧天宮。最後,西方如來佛祖來了,把他壓在了五行山下。
吳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其代表作有《西遊記/經典文學名著》,其餘作品還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陽先生存稿》。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貧寒。他自幼聰明過人,少年得志,喜歡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因文才出眾,在故鄉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好評,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因科考的屢次失敗,生活的窮困潦倒,加深了他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神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痛苦與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陳賢純,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自1975年開始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幾十年來潛心教學,並專註于閱讀教學及文化教學的研究,尤其是對閱讀中詞語分級、句式難度控制、讀者文化點障礙預判有深入研究。出版了《現代漢語閱讀入門》《漢語強化教程》《這樣閱讀》《中國文化中的典型人物與事件》等多部教材與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