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在奉賢和舟山漁村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分為“估值遊戲論”、“估值時效論”、“估值效率論”、“估值任責論”和“估值生態論”五個部分。估值遊戲論將的是資產是群體遊戲的一個工具,對資產估值其實是為了確定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資產價格的變動並非源自於隨機漫步,而是根植于不同群體人們社會地位的升降。
估值時效論從金融學最基本的“三連擲硬幣”的賭場模型出發,結合作者本人在漁村調研高利貸和海鮮冷庫經營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指出了資本市場要對技術進步給出準確定價的前提是首先要對時間給出定價。如果時間無限,那麼,科技進步就沒有價值。相當於漁村和資本市場都處於無憂無慮的天堂賭場里(即期權定價模型中的Margingtale)。估值效率論指出了一群人之間的互動遊戲會使得不同技能的人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他對特定的人群發揮作用和影響。作者調研的整個鰻魚行業中,養殖戶的技術含量最高,技術改進的潛力最大,他們對上下游的影響業最大,行業內的地位業最高。作者由此提出,要堅持科技進步,才能在大宗商品市場獲得定價權。
估值任責論指出,資產之所以值錢,不是資產本身的稀缺性,而是有人在背後為此承擔了責任。房產之所以值錢,是因為有年輕人原因簽約15年的按揭貸款,願意為之努力奮鬥15年,願意為之承擔責任。資產本身沒有價值,是人類社會的特定崗位需要有人承擔責任,才使得資產有了價值。估值生態論講到要把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納入資產估值體系,這樣才能孕育出保護生態的新技術。看似對立的“多”與“空”其實對應了“報價”和“定價”兩個機制。對某一現有資產定價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對其競爭對手和替代技術給出了報價。因此,完善的資本市場本身孕育着技術進步的機制。
作者把漁村田野調查和他個人參與的國企改革經歷相互融合,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國企改革建議,深入分析了資本市場的定價機制,指出了資產的價格不會脫離人的活動,一定要從社會學和人類學角度去分析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關係,才能理解資產價格的波動。全書寫作風格輕鬆,案例豐富,由真實的資本市場案例和生動的漁村田野調查組成,並結合了金融學的現有模型提出了新的看法,全書體現了作者“把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初衷。
周洛華,金融學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金融學博士后研究員。歷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大房鴨公司董事長,東方網CFO,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寶山區發改委副主任,擁有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著有《貨幣起源》《市場本質》《金融工程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