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於施特勞斯1959年在芝加哥大學開設「經典文本研讀課程」的講稿,本次課程講疏尼採的靈感迸發之作《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可以說,《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後的作品意在以平淡無奇的形式清楚地說出《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更高的形式所表達的東西,這些作品包括《善惡的彼岸》、《道德的譜系》、《偶像的黃昏》、《敵基督》等。在施特勞斯看來,《善惡的彼岸》是尼采最好和最漂亮的作品,但在尼采本人看來,這本書要比《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低一個水準,僅僅是《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導引。
講疏者列奧·施特勞斯被認為是20世紀極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對經典文本的細緻閱讀與闡釋方法,構成了20世紀解釋學的一個重要發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學研究致力於檢討西方文明的總體進程,強調重新開啟古人與今人的爭執,並由此審視當代思想的種種潮流。其代表作有《迫害與寫作的技藝》、《城邦與人》、《什麼是政治哲學》等。
整理者維克利(Richard Velkley),杜蘭大學哲學教授。著有學術著作多部,如《盧梭之後:追問哲學與文化》(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2)、《論源初遺忘:海德格爾、施特勞斯與哲學的前提》(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1,中譯本參北京:華夏出版社,2016年版)。
譯者馬勇,山西河曲人,2017年6月取得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就職于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和世界上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