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書上,茨威格被描述為一個“急性的充滿熱情的讀者”,每當讀到好的作品,無論是昔日的還是在世的,無論是本國的還是其他民族的,他對這些作家、藝術家都充滿尊敬和熱愛之情,將之視為自己的楷模、師法的榜樣和知心好友。本書遴選的隨筆是茨威格這方面的代表作,發表于1902-1939年,論及盧梭、巴爾扎克、福樓拜、羅曼·羅蘭、普魯斯特、喬伊斯、歌德、里爾克、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尼采、弗洛伊德等。他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心理描寫和淵博學識,架起通往偉大作家精神世界的橋樑。茨威格在寫下這些隨筆時,將讀書視為一項“心靈的事業”,他孜孜以求的是這樣一種理想:實現一種“在人們之間,在思想之間,在文化和民族之間的人性諒解”。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籍德語小說家、傳記作家、劇作家、詩人,備受讀者歡迎的德語作家。1881年出生於維也納,1919年至1934年居住于薩爾茨堡,1934年被納粹驅逐出境,開始流亡生涯,先後移居英國、美國、巴西,1942年2月22日,他和第二任妻子在巴西服毒自盡。茨威格尤其擅長對人物進行微妙描繪,知名作品有中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傳記《羅曼·羅蘭》《三大師》《與魔鬼作鬥爭》《三作家》,歷史特寫《人類群星閃耀時》,自傳《昨日的世界》等。
高中甫,1933年生於山東蓬萊,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著有《歌德接受史》《茨威格畫傳》等,編有《茨威格小說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文集》(七卷本)、《瓦格納戲劇全集》等,譯有《親和力》《茵夢湖》《萊辛寓言》《古希臘神話與傳說》《貝多芬》《莫扎特》《輪舞》《憶馬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