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距今4000年之前,許多人認為東亞大陸腹地仍然是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各族群間“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中國”這一概念的產生,甚至要晚到西周初年。
本書以確認環壕(城垣)遺址為強勢族群核心祭祀中心為基礎,依據已有考古資料,通過環壕(城垣)遺址的等級認定、坐落狀態、其在考古遺址系統中的地位,以及聚落系統形成的方式,指出在距今5300年前,以鄭洛地區為中心的實際上的“中國”已經出現。仰韶社會早期(4500BC),一個幅員達到80萬平方千米的聯盟性的統一政權已經產生。
良渚文化(3300BC~2300BC)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統一權力控制之下。西周時位於渭河流域的都城,是數千年的都城營造規則在特定條件下的體現。基於現實條件,本書以類型切片方式展開,並期望能引出更為深刻和系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