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百年前毛澤東作為青年學子步行遊學、讀無字之書、立尋本之志、得信仰之源的追溯、探尋。
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尚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青年毛澤東與蕭子升步行漫遊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個月,行程九百余里。這次長途旅行,兩人未帶一文錢,或拜訪當地的同學或寫些對聯送人以解決食宿,沿途接觸城鄉社會各階層的人,了解風土民情,獲得許多新鮮知識。他們如何與學士名流、農民、商人、手工業者、地方官吏等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了解中國真實現狀的?真實的中國現狀對他們有何觸動?又產生了怎樣的共鳴?他們如何認識和理解“國家”與“人民”的關係?他們如何賡續文化和精神血脈,進而注入中華民族這一精神共同體並綿延至今?
在相距百年、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我們也面臨同樣的詰問。2023年,著名作家紀紅建踏上探尋之旅,用真實的生命體驗,走進歷史現場,鉤沉和還原歷史,繪就完整的青年學子步行漫遊“地理圖”,更是深入他們的心靈,將1917與2023兩個看似並無關聯的年頭構建起某種內在聯繫,給當代人們帶來思考與啟迪。
紀紅建,湖南望城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文聯主席團委員。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鄉村國是》《大戰“疫”》《啞巴紅軍》《彩瓷帆影》《大國製造》等二十余部,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當代》《求是》等刊物發表長中短篇報告文學200余萬字。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宣部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等,系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