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寫靈飛經墨跡冊,舊為美籍華人翁萬戈所藏。常熟翁氏乃近世名門,清中後期,翁心存、翁同龢父子兩代帝師,炬赫一時,萬戈即其後也。一九四八年,翁萬戈赴美定居,此冊即在所攜之中。一九八九年,此冊轉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遂於該館庋藏至今。
該冊古錦封面,封面籤條即為萬戈手題“唐人靈飛經真跡四十三行”,款署“戊辰夏日”,當是一九八八年。冊內總計二十二開,其中唐人寫經墨跡四十三行五開;經前兩開,有籤條四,並清人吳餘山手寫目錄一紙;經後十五開,依次是:董其昌手札三開,紫芝老人、魯直居士、陳元龍、陳世倌題跋四開,吳騫題跋一開,翁心存手抄錢泳《履園叢話》相關條目三開,翁同龢題跋四開。前後收藏印記有“淮海”“天樹”“寶楷齋”“翁萬戈鑑賞”“味經審定真跡”“秦蕙田味經氏”“子京父印”“墨林”“玉堂清暇”“太生”“銘心絕品”“餘山珍秘”“味經草廬”“蕙田之印”“淮海秦生”“金匱秦蕙田味經氏圖書”等。
按:魯直居士是明末清初海寧人陳之伸。陳之伸跋款署“崇禎壬申歲”,是為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據該跋可知,此冊中四十三行經文墨跡原為董其昌所藏唐人寫《靈飛經》卷中之一小段。之伸之父陳瓛(即陳元龍、陳世倌兩跋中所稱之“增城公”)集刻《渤海藏真帖》(以下簡稱“《渤海》”),曾向董氏借刻此經,後董氏索還,之伸請瓛截留此四十三行。歸還董氏之寫卷,在董氏身前已散出,之伸於跋中即記道:“戊辰遇玄宰蕭寺,問靈飛無恙,則又作王謝家燕矣。”戊辰為崇禎元年(一六二八),時董其昌七十四歲。此後該部分寫經即踪跡杳然,唯陳氏所截留之四十三行墨跡尚孑留於天地間,以至於今日。
今日從文獻上來探討此唐人所寫《靈飛經》,主要是根據《渤海》所刻。然而,《渤海》所刻相對於當日董氏所藏全捲而言,很可能只是選刻,而非全刻。這一問題不能在此簡介中展開,只提兩點:首先,以《渤海》所刻較此陳氏所截留之四十三墨跡,墨蹟之末十二行即《渤海》所闕;第二,清初人顧复所著《平生壯觀》卷一曾詳細著錄了他所見到的《靈飛經》寫卷,與《渤海》所刻顯係一物,而規模卻遠超《渤海》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