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當代西方易學研究的代表之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充分吸收中外學者研究成果,利用近數十年尤其近年來發表的出土材料,歷經四十年積累而成,在《周易》的成書及其早期演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全書總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分別探討了《周易》傳世和早期文本、古代中國的占卜哲學、龜卜、蓍草占卜、《周易》文本與蓍草占卜和詩性的想象(主要結合《詩經》)。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別探討了卦畫、卦辭、爻辭、卦爻之間的結構與關係,以及卦序和《易》之卜筮與哲學。
本書包含了許多夏含夷教授自己對於《易》的思考、觀點和獨到看法,比如:他認為占卜可以看成是禱告,占卜其實是將人的願望表達出來的過程;蓍草占卜雖與龜卜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所傳達出來的內容沒有實質的不同;研究《周易》應當結合經典,探尋其中反映出的社會狀況及思想背景,《詩經》是不可忽視的文本之一;對卦爻的研究應注意其與數字卦的聯繫,不能局限於以前較為簡單的陰陽爻,等等。
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1952年生,美國漢學家,曾師從愛新覺羅?毓鋆和漢學家倪德衛(David S.Nivison)、吉德煒(David N.Keightley)學習文言文和古文字,長期從事中國上古歷史文化、古文字出土文獻的研究。代表作品有《古史異觀》《溫故知新錄:商周文化史管見》《孔子之前:中國經典的創造研究》《重寫中國古代文獻》《興與象:中國古代文化史論集》,近年陸續在我社出版《重寫中國古代文獻》(2012)、《海外夷堅志》(2016)、《西觀漢記》(2018)、《三代損益記》(2020)等。
蔣文,1986年生,現任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先秦秦漢出土文獻、古文字,目前主要致力於以《詩》《書》及相關出土文獻為核心的上古漢語詞義研究。著有《先秦秦漢出土文獻與〈詩經〉文本的校勘和解讀》(中西書局,2019年8月),已翻譯夏含夷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