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全球史書系·東西之間叢書”總序
序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範圍
1.羅文炤受洗問題(1617—1634)
2.羅文炤從協助傳教士到成為中國唯一的本地神父(1634—1674)
3.從被任命主教到受祝聖(1674—1685)
4.羅文炤擔任南京宗座代牧(1685—1691)
5.羅文炤在禮儀之爭中的角色
第二節 選題意義
第三節 學術史回顧
1.多明我會視角中的羅文炤
2.本土視角下的羅文炤
3.其他相關研究
第四節 研究基礎與研究條件
1.羅文炤撰寫的文獻
2.其他西文文獻
3.中文文獻
第一章 從教徒、修士到神父:羅文炤身份的轉變
第一節 明末清初的中西相遇:福建與馬尼拉
1.福安:羅文炤的故鄉
2.西班牙在亞洲的擴張:以教會為名
3.受其他歐洲國家資助的修會
第二節 受洗並協助西班牙托缽修士(1617—1640)
1.羅文炤的出身與社會背景
2.天主教傳到福安,羅文炤領洗入教(1627—1634)
3.羅文炤目睹“禮儀之爭”的爆發(1635—1637)
4.福建教案,羅文炤與方濟各會士到北京(1637)
5.福建教案的結束與後果(1637—1640)
第三節 往還于馬尼拉與福建之間(1640—1665)
1.羅文炤成為多明我會士和神父
2.羅文炤在福建的傳教工作(1647—1664)
3.小結與評價
第二章 羅文炤晉升主教及其原因和影響
第一節 康熙曆獄期間唯一的中國神父(1664—1671)
1.羅文炤前往馬尼拉報告,傳教士委託羅文炤照管中國教徒
2.曆獄對羅文炤的影響:權轄範圍擴大與身份轉變
第二節 身處多明我會與耶穌會之間(1671—1681)
1.福州與羅源的天主教徒
2.在甯德建立教堂
3.福州多明我會聖若瑟教堂的建立:羅文炤與耶穌會士及福州教徒的人際網絡
4.羅文炤逐漸靠近耶穌會的傾向
5.羅文炤迎接新來福建的托缽修會傳教士(1676—1680)
6.福安教堂
7.漳州教堂
第三節 被任命為主教和南京宗座代牧
1.有關法國宗座代牧的計劃
2.羅文炤的主教任命在羅馬完成
3.羅文炤被任命為主教的消息傳到亞洲
4.羅文炤再次被任命為主教
5.羅文炤接受主教職位
第三章 關鍵時期:羅文炤的祝聖問題與禮儀之爭
第一節 從福建到馬尼拉:爭論的解決方案(1681—1683)
1.在馬尼拉嘗試解決禮儀之爭
2.南懷仁反對宗座代牧進入中國及公佈宣誓指令
3.傳教與商貿的交錯
第二節 方案失敗:馬尼拉期間的尷尬情況(1683—1684)
1.多明我會士與馬尼拉政府之間的矛盾
2.羅文炤的祝聖問題:多明我會與中國禮儀之爭
3.羅文炤的報告以及法國宗座代牧入華的消息
4.奧斯定會士的參與
第三節 在廣州受祝聖(1684—1685)
1.與陸方濟在福建商量宣誓指令一事,陸方濟的離世
2.羅文炤在伊大任主教與顏璫神父之間,西班牙傳教士與宣誓指令問題
3.羅文炤到廣州受祝聖
4.羅文炤受祝聖後向羅馬寫的報告:中國教徒的聲音
5.羅文炤對葬禮的看法
6.羅文炤重修利安當之墓
第四章 羅文炤擔任南京宗座代牧(1685—1691)
第一節 南京宗座代牧的建立(1685—1688)
1.羅文炤就任宗座代牧並訪問代牧區教堂
2.羅文炤同耶穌會士及奧斯定會士的往來
第二節 南京宗座代牧的管理情況
1.天主教聖事禮儀在中國的情況
2.培養本地神父並授聖職
3.宣誓指令與中國教會管轄範圍
4.南京宗座代牧的內務管理
第三節 法國耶穌會士在南京宗座代牧區(1688—1691)
1.法國耶穌會士的到來
2.南京宗座代牧與法國耶穌會士關係的建立
3.耶穌會的內部衝突與南京宗座代牧的相關立場
第四節 羅文炤去世
1.羅文炤的去世、葬禮、墓誌與碑文
2.南京主教區的建立
第五章 羅文炤與中國禮儀之爭
第一節 天主教、中國教徒與中國禮儀
第二節 在禮儀之爭中的關鍵時刻
第三節 羅文炤與嚴謨的關係
第四節 羅文炤署名的《論中國祭祖祭孔禮儀》
1.《論中國祭祖祭孔禮儀》的編寫背景與不同抄本
2.《論中國祭祖祭孔禮儀》的結構與內容
第五節 《論中國祭祖祭孔禮儀》的評價以及其在中國與歐洲的影響
結論
附錄一 羅文炤生平簡表
附錄二 羅文炤署名的書信等作品
附錄三 傳教士中西名錄
參考文獻
後記